• 搜本站
  • 搜全网
热门查询:车型排放标准查询4-131106153059进京车辆环保审核4-13110615305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 > 详细信息
2005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 时间:2006年09月26日 字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5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综述

2005年,首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538万人,能源总消耗达到5500万吨标准煤,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1%3.0%7.0%。面对城市快速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本市紧紧围绕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坚持将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

2005年,本市空气质量连续第七年得到改善;市区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3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4.1%。主要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声环境质量及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削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区和郊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0%40%,市区和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2%46.6%。但总体上,全市环境质量与国家标准、绿色奥运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仍有差距,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

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

2005年本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仍未达到国家标准。全年出现沙尘天气4天,比常年偏少。

市区空气质量

2005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34天,占全年总天数64.1%,比上年增加5天;四级及四级以上重污染天数为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2.5%,比上年减少8天。

市区空气质量分级比例

 

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为0.0500.0662.00.142毫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9.1%7.0%9.1%4.7%。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42%

各区县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

市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单位:毫克/立方米)

                 项目

年份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可吸入颗粒物

2005

0.050

0.066

2.0

0.142

2004

0.055

0.071

2.2

0.149

2005/2004

-9.1%

-7.0%

-9.1%

-4.7%

国家标准

0.060

0.080

0.100

 

郊区空气质量

2005年,郊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比例在60.1%76.6%之间。

各远郊区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范围为0.1100.154毫克/立方米,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均浓度超标率范围为21.3%39.5%。从空间分布看,西南地区浓度较高,北部地区浓度较低。

 

各区县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水环境

2005年,本市集中地表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怀柔水库水质保持稳定,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要求,官厅水库水质仍未达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五大水系河流有55%的河长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城市河湖由于缺乏生态补水,水质有明显下降趋势,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水库水质保持稳定。

 

全市地表水现状水质类别

 

饮用水源

集中地表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怀柔水库所有常规检测项目完全符合Ⅱ类水体水质标准。官厅水库水质仍不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现状水质类别为Ⅳ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氟化物。与上年相比,密云水库、怀柔水库水质保持稳定,官厅水库水质无明显改善。市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7%,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硝酸盐氮和总大肠菌群。

河流

2005年全市共监测地表水五大水系有水河流78条段,有22条河段符合相应功能水质标准要求,达标河段个数百分比为28.2%,达标河段长度百分比为45.3%。其中,Ⅱ类、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5.0%,Ⅳ类、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14.7%,劣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0.3%

五大水系中,潮白河系水质最好,达标河段长度百分比为100%;蓟运河系、大清河系、永定河系达标河段长度百分比分别为51.2% 24.9%21.4%;北运河系水质最差,达标河段长度百分比为15.1%

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其年均值超标河段分别占监测河段总数的67.1%59.5%48.1%,污染类型属有机污染型。

与上年相比,河流水质达标长度百分比基本持平,但城市中心区河流如南护城河、永引下段等水质有下降趋势;酒仙桥、清河、卢沟桥污水处理厂下游受纳水体如坝河、清河、马草河等水质有显著改善。

五大水系达标河段长度百分比

湖泊

2005年全市共监测湖泊21个,符合相应功能水质标准要求的湖泊有1个,达标湖泊个数百分比为4.8%,达标湖泊水面面积百分比为35.7%21个湖泊中,Ⅲ类水质湖泊有2个,占监测水面面积的40.9%;Ⅴ类水质湖泊有9个,占监测水面面积的33.7%;劣Ⅴ类水质湖泊有10个,占监测水面面积的25.3%。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

昆明湖符合Ⅲ类水质目标要求,但由于补水水源水质较差,昆明湖水质有较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营养级别属于轻度富营养;在8月下旬,曾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富营养化程度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六海现状水质为Ⅴ类,不符合Ⅲ类水质目标要求;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均超标,富营养化程度属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水库

2005年全市共监测水库18座,符合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的水库有11座,达标水库个数百分比为61.1%,达标库容占总库容的66.1%18座水库中,Ⅱ类、Ⅲ类水质水库有11座,占监测总库容的66.2%;Ⅳ类、Ⅴ类水质水库有6座,占监测总库容的33.9%;劣Ⅴ类水质水库有1座,占监测总库容的0.0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

全市河流、水库、湖泊现状水质类别比例

地下水

2005年,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优良、良好水质占所有监测井总数的67.9%;较差水质、极差水质占所有监测井总数的32.1%。主要超标指标为仍为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和硝酸盐氮,超标区范围主要在本市中心区及南部地区。远郊区县地下水水质明显好于城近郊区,承压水水质好于潜水水质。

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类别比例

年份

    水质状况

监测井数

优良

良好

较好

较差

极差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2004

307

51

148

0

76

32

占监测井总数(%

16.6

48.2

0

24.

10.4

2005

302

66

139

0

69

28

占监测井总数(%

21.9%

46.0

0

22.

9.3

声环境

2005年,本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噪声主要来源为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

功能区噪声

2005年声环境功能区定点监测结果显示,一类区(居住、文教区)昼间、夜间噪声值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二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和三类区(工业集中区)昼间噪声值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但夜间噪声值超过国家标准;四类区(道路交通干线两侧)昼间、夜间噪声值均超过国家标准。

区域环境噪声

2005年各区县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范围为51.956.8分贝。其中,市区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2分贝,比上年下降0.6分贝;远郊区县建成区的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7分贝,比上年下降0.7分贝。

道路交通噪声

2005年各区县建成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范围为64.972.7分贝。市区建成区监测主要交通路段293条,总长596公里,道路平均车流量为5422/小时,比上年下降4.1%;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9.5分贝,与上年基本持平。远郊区县建成区监测主要交通路段210条,总长228公里,道路平均车流量为1336/小时,比上年略有增长;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8.4分贝,比上年下降0.7分贝。

市区建成区道路交通噪声状况

辐射环

2005年,本市环境g辐射剂量率为50.9~105.3nGy/h,属环境正常水平,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环境水体中总α、总β、天然放射性核素铀(U)、钍(Th)、镭(226Ra)、钾(40K)的浓度和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U)、钍(232Th)、镭(226Ra)、钾(40K)的含量均保持在环境正常水平,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2005年,本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显示,电磁环境质量良好,综合场强值均为未检出(<1V/m),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生态环境

“十五”期间,全市生物丰度基本保持在多年平均水平,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土地退化开始逆转,环境污染负荷逐年减小,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恶化的趋势得到遏止,局部地区已有所改善。但同时,连年干旱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严重匮乏,水网密度不断下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服务功能尚不稳定。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1055平方公里,占67.4%;建设用地3230平方公里,占19.7%;未利用土地2125平方公里,占13.0%。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2334平方公里,园地1242平方公里,林地69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较上年略有减少。全市矿业开发破坏占用土地48.98平方公里,矿山恢复治理面积5.45平方公里,总恢复治理率为11.1%

水资源

2005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68毫米,比多年平均(585毫米)少20%。全市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7.7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37.39亿立方米)少52%

2005年全市总用水量为34.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3.3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8.7%;工业用水6.80亿立方米,占19.7%;农业用水13.22亿立方米,占38.3%;生态环境用水1.14亿立方米,占3.3%

森林和城市绿地

2005年,全市林地总面积为10533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50.5%,森林覆盖率达到35.5%,全市95%以上的宜林荒山荒滩实现了绿化。城八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全市各级风景名胜区达26个,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1%

自然保护区

2005年,全市各级自然保护区达2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58.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8.3%。其中湿地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类自然保护区6个,总面积208.1平方公里。

全市自然保护区分布

污染物排放

废气

2005年环境统计范围内,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06万吨,其中工业排放10.55万吨;烟尘排放量为5.76万吨,其中工业排放1.7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3.25万吨。工业污染物排放较上年略有下降。

20002005年全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指标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烟尘排放量(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

总量

生活

工业

总量

生活

工业

2000

22.39

7.75

14.64

10.03

4.85

5.18

9.37

2001

20.07

7.44

12.63

9.03

4.65

4.38

6.27

2002

19.20

7.14

12.06

8.09

4.78

3.31

4.65

2003

18.28

6.88

11.40

7.08

4.16

2.92

3.21

2004

19.12

6.58

12.54

7.01

4.12

2.89

3.55

2005

19.06

8.51

10.55

5.76

3.99

1.77

3.25

废水

2005年环境统计范围内,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10.10亿吨。其中,生活排放8.82亿吨,工业排放1.28亿吨(排放达标量为1.27亿吨,排放达标率为99.4%);生活和工业废水排放较上年均略有上升。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1.60万吨,其中生活排放10.50万吨,工业排放1.10万吨。

20002005年全市废水及COD排放量

指标

废水排放量(亿吨)

COD排放量(万吨)

总量

生活

工业

总量

生活

工业

2000

8.59

6.63

2.32

17.85

15.70

2.15

2001

8.99

6.87

2.12

17.04

15.23

1.81

2002

9.35

7.55

1.80

15.27

13.85

1.42

2003

9.37

8.06

1.31

13.40

12.36

1.04

2004

9.80

8.54

1.26

12.97

11.84

1.13

2005

10.10

8.82

1.28

11.60

10.50

1.10

固体废物

2005年环境统计范围内,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29.02万吨。其中,综合利用779.01万吨,处置279.44万吨,贮存170.43万吨,排放0.14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4.5%

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9万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5.4%

环境监管

环境法规与标准

组织开展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地方规章的调研起草工作,实施了《冶金和建材行业及其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并发布实施了《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 71日起执行相当于国三标准的油品标准,1230日起执行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发布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制及检测方法(遥测法)》,开始组织制定相当于国四标准的油品标准。

环境规划与投资

本市将环境规划纳入“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组织开展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市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规划》,对全市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的目标、原则、规模、布局、投资等进行了统筹规划。各区县结合功能定位要求,开展了区域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年内,全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源治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投资达到179.3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63%

环境准入管理

严格环境准入,努力从源头控制污染增量。对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对达不到环境标准的项目不通过验收。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许可程序,加强公众参与和许可过程的公开透明,实现了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推动规划环评,抓紧开展西南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启动了顺义、通州和亦庄三座重点新城的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日常监督,初步建立了考评机制。

环境污染治理

继续以大气污染治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各项污染治理工作。年内实施了第十一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全年完成 24920吨以下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和7720吨以上燃煤锅炉的脱硫除尘改造,淘汰更新老旧公交柴油车约4000辆、出租车约3万辆,对建材、化工等行业的23家企业实施第二批总量削减措施,关停、拆除了13条水泥机械立窑生产线。首钢调整搬迁正式启动,京能、高井、京丰、国华等燃煤电厂完成一批脱硫和除尘器改造工程。严查施工工地、车辆遗洒、露天焚烧,大力控制扬尘污染。

加大密云、怀柔水库等饮用水源水质监管力度,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系统建设。在62家小区开展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活动,启动了五环路等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工程。南宫和高安屯2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成,规划建设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53个单位放射性废物(源)的收贮,开始建设城市放射性废物库。

环境监察与监测

针对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施工工地、餐饮业企业、社会生活噪声源等大力开展日常环境执法检查,同时着力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危险物品专项整治行动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年共出动7万多人次检查6万多家单位,查处了2488家违法单位,并对其中339家单位进行了罚款处罚。通过“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解决了127件环境问题;通过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确定了一批隐患单位。

进一步加强密云水库等集中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与郊区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开始建设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和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同时积极建立并完善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36020吨以上燃煤锅炉、42个机动车年检厂、4个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和5个医院以及40个重点工地的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控或视频监控。

农村环境保护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延庆、平谷、密云、朝阳通过国家验收(其中延庆、平谷、密云已获国家环保总局命名),大兴、怀柔、丰台被列入建设试点。组织创建20个“环境优美乡镇”和100个“文明生态村”。建设了10个能源生态示范村和5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继续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作,治理以猪场为主的养殖场50家。在怀柔、密云两个区县建设了5个控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综合示范区,总面积3000亩。建成大型沼气工程10处,新增供气户500余户。开展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技术和户用生物质炉实验示范。完成保护性耕作100万亩、农田生物覆盖5万亩,在重点风沙危害区播草盖沙3万亩。

分享到:

  • 北京生态环境微博

  • 北京生态环境微信

  • 环境监测

  • 京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