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本站
  • 搜全网
热门查询:车型排放标准查询4-131106153059进京车辆环保审核4-13110615305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 > 详细信息
全文实录 | 《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来源:监测处,生态处,宣教处 时间:2021年05月14日 字体:【

  导语:5月13日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行了《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刘炜对公报作具体解读,刘炜及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回答了与会记者提问。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督察专员许艺凡、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郑再洪、辐射安全监管处处长杨瑞红、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何治出席发布会。

  主持人(宣传教育处处长郭萌):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是对过去一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公众了解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工作成果的重要窗口。今天,我局监测处及各相关业务处室的负责人参加发布会,对公报作具体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向各位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督察专员许艺凡、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刘炜、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郑再洪、辐射安全监管处处长杨瑞红、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何治。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宣传教育处处长郭萌。

1

2

  下面,请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刘炜向大家介绍《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简称《公报》)的主要内容。

3

  刘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有关情况。

  《公报》主要围绕202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总结和回顾,考虑到2020年是“十三五”工作的收官之年,在公报之中,增加了对“十三五”期间大气、水等环境状况变化情况的梳理总结,同时对于全市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工作情况进行了概括介绍,首先我介绍一下生态环境的总体情况。

  2020年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首次进入“30+”,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保持全国最优水平,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

  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全面下降。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密云、怀柔、延庆、门头沟、昌平、平谷、顺义、房山8 个区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约占市域面积8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2018-2020年PM2.5三年滑动平均值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2.0%。SO2、NO2和PM10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4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56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与2015年相比,全市PM2.5、SO2、NO2和PM10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下降52.9%、70.4%、42.0%和44.8%。

  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值为1.3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值为174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全市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值、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值分别下降63.9%、14.1%。

  2020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76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5.4%,比2015年增加90天。空气重污染天数为10天,比2015年减少36天。全年未出现严重污染日。

  地表水水质显著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重点流域劣V 类水体进一步减少,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值为4.08毫克/升,氨氮年平均浓度值为0.34毫克/升,比2015年分别下降47.1%和94.0%。河流中I-III类水质河长占比增加到63.8%;劣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2.4%,与2015年相比,全市河流I-III类比例增加了15.8个百分点;劣V类比例削减了42.1个百分点。

  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实行风险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十三五”期间,全市土壤环境市控监测点位监测结果均小于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上年相比基本稳定。1类区、2类区、3类区和4a类区昼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达到国家标准。2类区和3类区夜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达到国家标准。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水平,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强度远低于规定的控制限值。

  生态环境状况良好。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70.2,连续六年持续改善,生态涵养区稳定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其中延庆、密云、门头沟、怀柔四个区2020 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均达到了“优”等级。与2015年相比,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总体提升了9.3%。从功能区分布看,首都功能核心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提高了15.1%,中心城区提高了14.4%,平原区提升幅度达到16.9%,生态环境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提高7.8%,生态环境屏障更加稳固。

  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北京地形地貌复杂,生境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在京津冀生态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2020年,实地记录到北京市82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包括森林、灌丛、草丛、草甸与草原、湿地等类型。已记录各类物种共5086种。实地调查发现了北京新记录物种70种,其中12种为中国新记录物种。

  下面我概括介绍一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协调推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55项年度重点任务全部完成,形成政策成果116项,有力推动了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深化“一微克”行动,聚焦PM2.5和O3协同治理,实现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车辆结构绿色优化和城市面貌绿色洁净。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着力实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不断提升水生态建设水平,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超额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统筹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继续推进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温室气体减排。持续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2020年,全市万元GDP碳排放下降超过5%,较2015年下降23%以上,顺利完成“十三五”下降20.5%的规划目标。

  加强生态环境执法水平。坚持“精准发力、精确打击、精细管理”,落实“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执法模式。2020年12月18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挂牌成立,历经近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实现了从固定源、移动源到生态环境全领域的综合执法转变。

  区域联防联控成效显著。做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京津冀实现“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协同立法并同步实施。共同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深化流域水环境联保联治。会同河北省持续加强密云水库协同保护,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和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共同签署保水合作协议,京冀两市三区组成“保水共同体”。

  全民行动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全社会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格局基本形成。各级政府部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广大市民踊跃参与生态环保活动,主动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为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为美丽北京建设助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市将继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首善标准着力构建特大型城市现代化的环境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防治攻坚,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进步。

  主持人:谢谢刘处!目前《公报》已通过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政务网站向社会公开,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查阅。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时间。

  北京日报记者:刚才刘处介绍了《公报》的整体情况,内容很丰富,能否请刘处从“变化”的角度介绍一下2020年北京的生态环境状况有哪些特点?跟往年相比最突出的地方有哪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刘炜回答。

  刘炜:感谢您的提问。刚才《公报》当中提到了,从去年整个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可以看出有明显的改善,主要在这么几个方面: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PM2.5浓度再创历史新低,首次进入“30+”,2020年密云、怀柔、延庆、门头沟、昌平、平谷、顺义、房山等8个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市域面积约80%。

  二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加,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特别是与2015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了90天,重污染天数减少36天。

  三是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实现了大幅下降,PM2.5、SO2、NO2和PM10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与2015年相比,PM2.5下降了52.9%,SO2比2015年下降了70.4%。

  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其中最主要体现在地表水的优增劣减,改善幅度比较明显。I-III类水体比2015年增加了15.8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的比例减少了42.1%;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指标明显下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15年分别减排了46.6%和52.5%,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环境状况已经连续6年持续改善,延庆、密云、门头沟、怀柔四个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了“优”的等级;与2015年相比,各个功能区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的改善,平均提高的比例都在10%以上。生态环境的整个保障能力和屏障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处,请继续提问。

  北京日报记者: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公报》中生物多样性栏目提到发现了70种北京新纪录的物种,其中12种是中国新记录,能不能具体说一下是哪12种,有明细吗?

  主持人:感谢您的提问,您这个问题由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回答。

4

  曹志萍:感谢您的提问。今年,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0月份在昆明召开,生物多样性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从去年开始,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采取网格化的调查思路,把全市分成若干个网格,开展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专题调查,目前调查还在持续当中。2020年的公报发布了一部分调查结果,您刚才提到的12种新纪录物种就是目前的部分调查成果,详细内容会在近期安排专场新闻发布会向大家报告。

  主持人:谢谢曹处。2020年,北京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参与,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也离不开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支持。2021年是 “十四五”开局之年,希望各位一如既往地监督、关心和支持北京市生态环境事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完)

分享到:

  • 北京生态环境微博

  • 北京生态环境微信

  • 环境监测

  • 京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