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本站
  • 搜全网
热门查询:车型排放标准查询4-131106153059进京车辆环保审核4-13110615305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 > 详细信息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度政府绩效管理自查报告及2018年度绩效任务年度完成情况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19年01月03日 字体:【

  一、基本情况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等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部署,扎实推进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精治、法治、共治,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实现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优良水体和劣Ⅴ类水体比例均达到国家年度考核要求;保持土壤环境总体清洁,在全国率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

  二、主要工作

  (一)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办了2期处级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局领导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授党课90余堂;组织党支部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章知识竞答活动共50余场(次)。

  二是全面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落实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

  三是扎实推进“双报到”工作。局系统在职党员干部全部按时完成了报到工作,“双报到”率为100%,并按社区党组织的要求积极参加活动。

  四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来抓,组织开展廉政专题教育12次。组织各级领导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及个性化清单,明确各级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专项治理和“整治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持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动作风建设不断深入。

  (二)全面高效履职,推动年度绩效任务等工作落实

  1.高效完成年度绩效任务

  2018年,市生态环境局共承担54项绩效任务,均已按时完成。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一是完成空气质量年度工作目标。全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二是配合市农委实施450个村平原村煤改清洁能源、完成176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收尾。三是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全年报废转出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货车4.7万辆。四是打好扬尘污染管控攻坚行动。依托科技手段提升扬尘监管能力,建成覆盖各街乡镇的粗颗粒物监测网络,推行对施工工地的视频监控,遥感监测、动态整治裸地扬尘。五是创新固定源执法模式。运用热点网格、车载式PM2.5监测设备等科技手段,开展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期的协同执法、科技执法、随机执法等“三重三执”执法行动,全年查处违法行为4929起,处罚金额近2.3亿元。

  2.高效完成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2018年,我局共办理建议提案73件。其中,全国“两会”建议4件,市“两会”建议提案68件、市政协党派提案1件,均按时限办结。此外,我局协助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办理市人大议案共10件。

  3.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我局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任务,突出“一体系五优化”,即一张网工作体系,在前服务、减环节、减流程、少要件、压时限五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健全政务服务联络体系;二是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等阶段提前服务企业,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提醒系统,为建设单位提供主动“贴心”服务;三是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改为企业自主验收,减少1项审批手续;四是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系统,统筹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减少建设单位申报环节;五是对可通过信息共享等方式获取的材料,不再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六是将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时限调整为10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时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时限调整为20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时间),较法定审批时限(报告表30日、报告书60日)大大压缩。

  4.落实绩效整改情况

  我局按要求完成各项绩效整改工作。一是针对国家审计署和市审计局审计报告反馈问题,我局严格落实整改要求,整改情况已分别报相关部门。二是我局承担的市委常委班子、市政府党组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任务共4项,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我局2017度绩效考评整改任务2项,已全部完成整改。

  (三)全面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全面依法行政

  我局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环境立法工作、持续提升环境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努力提高环境执法效能,依法化解环境矛盾纠纷,扎实做好各项环境法治工作,为持续改善首都环境质量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是制定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等有关文件,召开全市环保系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统筹安排、全面部署全年环境法治工作。二是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三是加大环保法治培训宣传力度。落实“法律十进”的要求,深入企业、学校开展题为环境保护法律责任、以案释法等专题讲座。建立健全以案释法制度,利用局内普法栏目,扩大以案释法的影响力。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一是继续加强政务公开制度机制建设。修订完成局政务公开工作文件,以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的“五公开”为切入点,对我局政务公开的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工作渠道、工作制度以及监督考核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

  二是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重点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

  三是围绕社会重大关切加强解读回应。年内共有12项重大政策文件同步开展了政策解读。建立了政策性文件公开属性目录,并定期开展自查。“两微一端”新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 我局共组织参加新闻发布活动62次,受理媒体采访88次;官方微博@北京生态环境发布信息1426条,粉丝量突破146万;官方微信“京环之声”发布信息2130条,粉丝量7.7万;市级生态环境微博矩阵@北京生态环境@北京环境监测@京环之声共发布微博1.2万余条,粉丝量达578万。

  四是依法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在依申请公开件办理过程中,均及时接收、处理、督办,确保答复时限的合法性;健全内部沟通审查机制,确保答复形式的规范性。我局2018年度正式受理依申请公开件287件,除征求第三方意见第三方暂未回复外,其他均已按期办结。

  3.全面推进局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

  2018年,我局政府网站共发布信息1220条,组织开展两次政府网站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并及时根据演练成果调整网站专项应急预案。同时,引入第三方网站运维、实施监控、安全防护等工作机制,确保政府网站运转正常。

  一是提升政府网站健康水平。我局政府网站在国务院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开展的2018年政府网站季度抽查和普查中均未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全年未发生内容被篡改、服务器瘫痪等安全事件并造成负面影响的安全事件。二是加强政府网站规范管理。按要求完成了政府网站名称和域名规范工作。同时,政府网站从未刊登商业广告或链接商业广告。三是完成政府网站集约整合。未出现随意下线、假整合等问题,所有政府网站调整及时更新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的有关数据。四是加强政府网站功能建设。在政府网站开设国务院重要政策信息专栏,及时转链中国政府网发布的政策信息。在政府网站增加“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监督举报平台入口,及时回复网民提出的问题。五是健全管理机制。着手完善局政府网站管理办法,从进一步规范网站内容管理、信息发布、政务服务等环节入手,切实推动政府网站集约、规范、创新发展。此外,按季度开展政府网站自查工作。

  (四)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做好绩效审计工作,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将资金与业务、预算与执行、预算与绩效全面结合,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促进预算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严肃财经法规法纪,强化预算硬约束,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严格资产月报表制度,对资产管理进行实时监控。

  二是积极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保障局系统经济活动健康运行;认真落实“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依法强化内审监督,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切实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和监督管理水平,落实审计问题的整改,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五)全面优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1.全面推进政务服务

  切实推进“一网、一门、一次”。一是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梳理与全国一体化平台运行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要求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与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对接,实现企业群众网上办事单点登录。二是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综合窗口设立原则完成固定资产类服务事项的窗口人员调整和系统对接。三是配合推进让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召开多次协调会议,优化办事系统、简化办事材料、精简办事环节。

  2.积极做好服务中央和驻京部队工作

  一是按时完成中央单位、驻京部队提出或市政府交办的专项任务及重点事项,及时报送相关工作信息。二是加强资源对接,多次得到中央单位、驻京部队对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餐饮废气治理工作的支持。

  (六)坚持把工作机制、体制、方法创新作为工作提质增效的第一动力

  将创新贯穿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重点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向基层压紧压实,治理重点向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水源地保护等工作聚焦,治理路径向管理减排转变。

  一是创新责任落实机制。不断丰富完善统筹调度、考核评价手段,创新“周排名、月通报、季报告”机制,每周对各区的执法量、处罚量进行排名,每月通报各区、各街乡镇空气质量并向社会公开,每季度分析形势,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顺利实施。组织建立覆盖到乡镇(街道)的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考核体系,指导实施跨乡镇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

  二是创新监管执法机制。针对污染源特点,聚焦监管难点,应用科技手段,着力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与公安、交通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实施国Ⅲ标准柴油货车全市域禁限行政策,对超标车辆实施闭环管理;对机动车年检场,实施“记分制”管理。提高扬尘管控的科技水平,建成覆盖各街乡镇的粗颗粒物监测网络,推行对施工工地的视频监控,遥感监测、动态整治裸地扬尘,降尘量总体下降。分类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在推动工业企业治理退出的同时,加严排放标准,倒逼餐饮企业主动治理、达标排放。建立跨部门的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信息共享、联动监管等机制,明确未经治理修复污染地块不得开发利用。

  三是创新生态文明基础性制度。制定印发《北京市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切实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与权威性。立足“损者担责”,出台《北京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完善配套制度措施,努力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

  四是创新区域协作机制。启动建设区域大气污染传输预警体系。建立同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七)高效完成领导批示、应急管理、保密工作

  1.高效完成市领导批示事项办理

  建立市领导批示事项办理台账,持续加强批示交办事项督办落实工作。2018年,我局接收的上级领导批示及市委、市政府督查通知单均按时报送落实情况。

  2.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组织开展京津冀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研究性演练,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全年接报的突发环境事件均为一般事件,均及时调度处理,未造成环境污染。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件。

  3.严格开展保密工作

  严格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严格落实保密工作制度,严格组织开展保密自查,全局系统保密管理工作日益制度化、规范化, 全年未发生失泄密事件。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本市空气质量与国家标准、市民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履行本市机构改革赋予我局的职责,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北京。

序号

绩效任务名称

全年完成情况

1

制定实施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已于9月7日以京政发〔2018〕22号形式印发实施《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2

启动《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工作。开展北京市移动源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调研。

形成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调研报告、北京市移动源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调研报告。

3

研究建立排污单位的信用信息记录,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机制。

实现环境信用信息的公开、推送与共享,印发本市环保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责任分工,完成部门之间的环保领域联合惩戒机制建立。

4

深入开展区域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推动潮白河、北运河等跨界河流水环境治理。

一是筹备召开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二是京冀两地建立了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三是完成保定、廊坊2017年合作治污项目绩效评估。四是开展区域重污染过程分析解读。五是区域进一步统一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修订了应急预案。六是多次组织区域参加大气污染治理培训研讨会议。

5

实施环保技改工程和污染物达标排放行动计划,全面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1.组织各区开展环保技改工作推动污染物深度治理,各区共组织实施31项环保技改项目。对2018年度申请市级环保技改奖励资金的项目进行审核评估,拨付奖励资金。2.组织各区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项目,经核算完成全年减排1000吨工作目标。3.本市石化行业重点企业2018-2020年环保治理提升方案已完成,已完成储存、装卸等环节油气回收装置安装、高压料仓废气深度治理、轻油罐区柴油储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170蒸吨锅炉氮氧化物深度治理等重点工程,针对重点环节开展了4轮泄露检测修复;完成了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稀土橡胶装置后处理尾气排放口挥发性有机物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安装;已完成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环境自动监测设施安装。

6

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要求,制定实施方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达到国家要求。

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要求,分解落实任务、注重培训部署、加强过程管理,做好年终核算,经测算可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7

对重点企业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1.强化证后监管,对已完成核发的火电、造纸等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开展检查,督促企业按要求完成执行报告上报;按国家要求组织陶瓷制品制造、屠宰及肉类加工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召开部署培训会,赴9个区24家企业现场指导,完成对各区两家典型企业辅助审核。2.建立完善“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做好宣传工作。2018年,动态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521家,进一步扩大结构性减排成效。

8

会同市统计局组织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

1.完成北京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清查建库工作。2.全面开展入户调查工作。目前我市如期完成国家要求的四类污染源专网录入工作,现已进入数据审核与质量核查阶段。3.开展污染源普查培训工作。市区两级共组织培训300次,培训22000余人次。4.开展宣传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号、新闻、户外大屏、楼宇电视、电梯广告、公交和地铁的公益广告宣传、宣传彩页、“给市民一封信”等多渠道开展宣传。

9

加强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和来源识别,发布新一轮北京地区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

已于5月14日上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本次源解析结果。

10

完成市、区两级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

完成全市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11

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

通过培训、抽查、现场督查等多种方式指导和督促各区水源地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备案工作,全年市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应急预案备案率达到78%。

12

开展地下水污染专项调查和污染溯源,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排查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污染场地。

完成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13

加强大运河沿线水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为推进大运河保护提供支持保障。

已按监测计划及方案组织完成了全年的大运河沿线地表水环境监测,完成大运河水环境监测分析报告编制。

14

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继续下降。

2018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2.1%。

15

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

已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完成450个村无煤化。

16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推进污染地块风险防控与治理,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监管工作。

印发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8年任务分解并组织实施;发布本市2018年度污染地块名录;完成本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

17

把高排放车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高排放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禁行限行规定。

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部门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216.8万辆次,采取“公安处罚、生态环境检测”执法模式,处罚32.5万辆次。

18

会同相关单位研究建立机动车排放在线监控平台。

已完成平台建设研究工作,搭建了重型车排放在线监控平台。

19

从严查处尾气排放超标车辆,组织有针对性的入户执法检查,有效管控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尾气排放。

开展精准执法检查,正式使用移动源监管平台中本市超标闭环管理模块。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共检查渣土车近2.6万辆次,查处排放超标车辆5800余辆。

20

加快进京路口机动车排放检查站标准化建设,提升执法检查工作水平。

为各区配发OBD检测仪、尿素检测仪、烟度计设备和氮氧化物快速检测仪等设备,辅助各区执法检查工作,提升执法检查工作水平。

21

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北京新机场各航空公司、各驻场保障单位等做好新能源等车辆和机械设备的采购工作(除特种车辆和特殊设备外)。

通过会议、通知等形式,推动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做好新能源等车辆和机械设备的采购工作。

22

完成年销售汽油量大于2000吨(含)的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改造。

已完成年销售汽油量大于2000吨(含)的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改造任务。

23

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油品、车用尿素的达标率、查处率等指标进行检查评估并定期通报。

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油品、车用尿素的达标率等指标进行检查评估,并向相关区进行通报。

24

严把机动车排放年检关。

全年共对26场次检测机构的违规行为予以查处并记分,共记65分。

25

认真落实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本市共启动空气重污染预警10次22天,其中蓝色预警2次2天,黄色预警5次11天,橙色预警3次9天。组织各成员单位落实预案规定的各项应急措施。各成员单位应急响应及时、措施落实到位,有效减缓了污染物积累。

26

有效管控裸地扬尘、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减少扬尘污染。依托施工工地扬尘在线监控系统,加强对各类扬尘源污染监控,并定期组织通报监测结果。每季度组织对扬尘有关情况进行通报。

组织住建、城市管理、水务等部门召开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部署会。在全市房建、市政、水务、交通等建设工地、混凝土搅拌站及建筑砂石扬尘源单位安装了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并进行动态更新转场监测,通过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及时发现扬尘问题,督促整改。及时印发扬尘在线监控情况通报,对问题突出的单位进行约谈。

27

继续实施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与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相匹配的市对区资金转移支付政策。

配合市财政局完成2018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测算工作。

28

会同市财政局牵头研究制定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鼓励政策。

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本市2018-2020年餐饮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

29

继续开展有奖举报活动,鼓励公众通过12369热线举报环境污染违法行为。

2018年,共收到有奖举报线索2236件,其中符合条件1795件,经查证属实748件,共发放奖金36.2万元。积极与腾讯公司交流探讨拓展有奖举报渠道等事宜,并组织做好系统开发等工作,微信公众号已具备上线条件。制作有奖举报专题宣传广告,在地铁2号线和热点区域公交候车亭持续播出,主动宣传有奖举报5万元奖励事项,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截至12月底,共受理、转交有关部门、单位公众诉求29800余件,到期应办结28300余件,均已按时办结。实行首接负责制,向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市城管执法局转送群众诉求4900余件。

30

完成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加强基层执法力量。

制定完成本市生态环境机构垂改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审核通过。

31

加强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监督管理,按照国家要求落实“一园一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和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行。

2018年,全市环境执法部门通过双随机抽查,对全市25个工业园区配套的29家污水处理厂的集中处理设施和自动监控设施开展了现场检查,污水处理设施和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无环境违法问题。

32

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贯穿全年的环境问题执法检查方案,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机制。围绕不达标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违规排污行为。

编制工作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流域执法、“点穴式”执法、专项执法行动。2018年,全市固定源共处罚4929起、处罚金额近2.3亿元。

33

严格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规定,对未取得污染物排放指标、污染物排放量未按要求减量替代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许可。

2018年严格审查每个项目的建设内容及环境影响,梳理行业类别,对于属于《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的项目,不予审批。对于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通过“总量指标审核系统”取得新增总量指标后,再予以通过。

34

加快国家速滑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新建竞赛场馆建设,启动国家游泳中心等现有场馆改造,推进水利、电力、气象、通信、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与冬奥组委、冬奥指挥部办公室紧密沟通,协调推进,按月共同制定任务清单并实时督办,较好完成了相关环评审批办理有关工作。

35

开展生态治理和修复。

配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督促金隅集团编写完成凤山矿生态修复方案。

36

规范监管程序和内容,分行业对辐射工作场所和活动类别进行监督检查,做到放射源监管全覆盖,辐射安全“全过程”管理。

2018年累计检查辐射工作单位578家次。

37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结合年度土壤监测情况,完成市控土壤环境监测点位设置,建立本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38

推进各区、街道(乡镇)颗粒物监测网络建设,定期对颗粒物监测结果进行通报、排名。

建设完成覆盖各区、乡镇(街道)颗粒物监测网络,已用于对各街乡镇空气质量排名通报。

39

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河道水质监测和评价。

已按监测计划组织完成了2018年河道水质监测工作,编制市级河长流域水质状况分析报告。

40

进一步健全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电子工业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在用汽油车稳态加载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

完成电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初稿,完成《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在用汽油车稳态加载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初稿。

41

梳理总结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经验,通过友好城市交流、举办国际会议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措施。

1.梳理总结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及成效,并在“全球气候行动峰会”相关主题边会等活动中广泛宣传;在亚洲“更好的空气质量大会”(BAQ)上就“北京5年清洁空气行动措施和成效”、“北京燃煤污染治理措施总结”发言,分享本市大气污染治理经验;

2.在京举办“2018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邀请联合国环境署,巴黎、伦敦、东京、首尔、德里、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空气质量管理官员和专家参会,并对北京市下一步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42

组织实施涉及冬奥会的公众参与行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绿色生活知识,创新开展“清洁空气.为美丽北京加油”主题系列活动,制作推出一系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环保宣传视频,引导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1.传统媒体。在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北京卫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制作《北京空气质量播报》2190期。在北京新闻等栏目发稿320篇、中国环境报发稿106篇。联合北京电视台制作播出4部公益广告;在城市电视及户外大屏播出相关节目2.新媒体。京环之声微信发布量2098篇,粉丝量7.7万,阅读量659万。京环之声微博发布量8211条,粉丝量272万,阅读量1.1亿;网站制作专题18期,《P在囧途》6集、调查体验节目26期、《环保微力量》8期、《环保大讲堂》9期。3.公众参与。开展第二届“我是环保明星”评选,“清洁空气 绿色驾驶”活动、首都高校环保社团能力建设培训,第五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第二、三届“北京环保儿童艺术节”,第十四、十五届“牵手蓝天 你我同行”环保摄影比赛,第三、四届北京环保动漫设计大赛,第二届首都环保奖宣传,第十三、十四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4.环境教育。推动小学环境教育进课堂试点,累计授课89场次,覆盖12个区68所中小学;完成中小学生环保演讲比赛;启动环保宣传教育实践路径研究课题;开展我市第四批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申报评选,已确定14家单位;开展绿色宣讲233场,受众2.4万。

43

综合考虑水环境质量及改善情况,按季度对各区水环境状况进行排名通报,强化督查考核,对各区政府实现水质改善目标和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1.完成对各区政府2017年度水质目标和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召开了新闻通报会,向社会通报了考核结果。2.按季度对各区水环境状况进行排名通报。

44

进一步完善各区、各街乡镇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和行动计划调度等工作机制,定期对各区、各街乡镇PM2.5浓度进行排名、通报。

落实蓝天保卫战工作要求,定期对各区、各街乡镇PM2.5浓度进行排名、通报,每周向各区政府通报全市PM2.5浓度排名靠后的10个街乡镇。

45

深入开展环保督察,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

2018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以发现问题、推动重点为目标,以“四不两直”为主要督察方式,针对空气重污染应急、重大活动保障、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环保督察整改、扬尘污染等突出共性问题开展了19批次现场督察,发现问题均已移交相关责任单位整改落实。针对整改落实情况,加大督察整改和约谈问责力度,针对重点整改问题多次发函督办;分三批对问题突出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中约谈,进一步强化督察结果运用。

分享到:

  • 北京生态环境微博

  • 北京生态环境微信

  • 环境监测

  • 京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