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生态环境局严格落实市级绿色审批通道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及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项目审批相关要求,主动对接、优化服务,积极推进灾后重建提升项目前期环评审批工作,助力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
一是摸清底数,分类指导。对标市级清单,主动联系建设单位,逐一核实项目详情,研判是否需要理环评手续。梳理行业类别、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进展等情况,建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动态台账并实时更新,根据动态台账进行分类指导。截至目前,灾后重建项目台账需要审批的项目共22个,其中1个项目已完成审批,4个项目已受理公示,2个项目已完成初审,4个项目已完成初稿,11个项目环评文件正在编制。5个登记表项目中已有4个项目完成备案。
二是向前一步,主动服务。安排专人参加“灾后重建专班”,主动与房山区水务局、区公路分局等灾后重建项目较多的单位及各项目建设主体企业对接,详细讲解环评审批要求,发放灾后重建项目环评手续办理告知单,告知项目办理的时间节点和报批材料要求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实行预沟通、预审核工作机制,定期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缩短审批时间,切实提高审批工作效率。截至目前组织召开或参与灾后重建项目推进服务会近20场。
三是绿色审批,优化服务。落实绿通项目审批相关要求,针对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提前进行现场勘察,结合绿色低碳、清洁生产、产业绿色升级等工作,提出指导意见,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选址布局、环评报批等方面不走弯路。将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办理要求,对环评领域的最新政策采取现场讲解和问答,紧紧围绕法律依据、分类管理、办理路径以及许可条件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营造生态环境领域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