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入园入企帮扶质量。将“体检式”执法帮扶贯穿于企业立项、项目引进和生产全过程,采取“座谈交流+培训讲座+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梳理相关行业企业环境违法风险点,有的放矢开展普法宣传和预警提示,帮助园区和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2.提升非现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和运用水平,科学整合各类数据平台,夯实非现场执法基础。依托海淀生态大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运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遥感监测、无人船走航、用电量监控、黑烟抓拍等科技手段,提升执法监管精准化、智慧化水平,做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截至目前,共实施非现场检查2700余家次。3.提升柔性执法水平。认真贯彻执行《北京市生态环境领域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包容审慎执法。对于轻微违法行为,运用教育劝导、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督促当事人自觉守法,对满足不予行政处罚情形的,依法不予处罚,助力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目前共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18份,实施不予行政处罚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