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生态环境局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环评服务创新机制,持续前移工作阵地,落实提前一拍准入研判、靠前一步服务重点、抢先一位优化流程等高质量环评审批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清除障碍、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一、提前介入解疑难,项目保障有强度
建立健全环评协商机制,主动与发改委、经信局、规自分局等部门对接,共同建立全区重大投资项目环评管理台账,实现重大项目台账全覆盖,实施月调度动态管理和全过程帮扶指导。在项目引进、谋划阶段,提前介入,主动沟通项目单位,提前帮助研判规划选址、环境容量瓶颈等重点难点,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前端。2024年已累计召开项目前期服务座谈会6场,开展重点项目专题服务17次,协调解决涉及项目环评编制、污染物总量申请、排污许可系统申报、污染治理设施投入等各方面问题10余个,顺义区生态环境局从政策规定、办理流程、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为项目单位做了详细解答和回复。
二、“三专”服务提质效,环评审批有速度
对重点项目前移关口、延伸服务,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建立“三专服务”即专人跟踪、专员服务、专家咨询的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帮扶制度。在审批单位、建设单位、环评编制单位及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环评审批,有效保障项目如期开工建设,使项目不在环评受理审批过程中耽误时限。向制度抢时间,确保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实现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审查,边审查边修改,实行重大项目容缺受理等服务机制,重大项目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限分别缩减了法定时限的66.7%和75%。
三、要素倾斜破障碍,精准施策有温度
打造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全周期跟踪的服务链,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帮扶指导,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发现、动态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难点问题。树牢“要素跟着项目走”意识,向潜能要空间,深挖减排潜力,通过存量调剂、总量预支,将有限的环境资源储备量保障重点项目环境容量需求。2024年以来,先后协调解决了中航复材、维盛复合材料、大龙兴创等6个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问题,有效破解项目指标制约因素,努力为项目无延时落地、无障碍开工提供有力保障。
2025年,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拿出“真招”“实招”“细招”,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