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淀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周企业普法活动,走进中关村生物医药园,通过“零距离”法治服务为园区企业绿色发展赋能。
深入调研,精准把握需求。活动前期,积极与园区负责人及企业环保管理人员沟通,以调研问卷形式深入摸排企业需求,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环评批复与验收流程困惑、排污许可办理难题以及对环保行政处罚程序和救济途径的不熟悉等。此次调研共收集到各类法律问题16个,为后续精准普法奠定了基础。
定制服务,“量体裁衣”帮扶。根据调研结果,组建了由审批科、土壤和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科、执法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一对一”帮扶团队,为企业开展“手把手”法律指导。帮扶团队重点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北京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详细解读了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要求及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并协助企业完善危废管理台账和应急预案,实现普法服务“量体裁衣”。
创新形式,强化“以案说法”。普法过程中,突破传统讲座模式,创新推出“以案说法”特色环节。通过剖析本地典型环境违法案例,从违法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到处罚结果全链条解读,以真实案例警示企业严守环保底线。这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有效增强了普法内容的代入感与震慑力。
建立机制,巩固普法成果。为确保普法成效持续释放,建立双重保障机制:一方面定期回访企业,跟踪法律知识应用情况并提供后续指导;另一方面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为企业及时推送最新环保政策法规,构建“问题解决-风险防范-持续提升”的闭环服务体系。
此次普法活动通过精准服务和创新形式,有效提升了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下一步,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化重点园区“法治体检”工作,既要解决企业看得见的环境管理问题,更要防范潜在法律风险,通过筑牢法治防线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