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义区生态环境局立足区域发展大局,多点聚焦,持续发力,全力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进,奏响绿色经济协同发展新乐章。
聚焦流程优化,跑出审批服务“加速度”
环评批复、排污许可证和辐射安全许可证作为项目投运的“通行证”,直接影响项目落地投产进度,顺义区生态环境局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深度整合优化办理程序,审批形式由“串联”升级为“并联”,审批用时由95个工作日压缩至11个工作日,提速幅度高达88.4%,在项目公示期满后一次性向建设单位发放环评批复、排污许可证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创全市首个生态环境领域“三证合一”项目审批,帮助项目提前四个多月落地投产,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焦减负惠企,筑牢规范检查“防火墙”
强化行政检查统筹规划和过程管理,一方面,加强市、区两级行政检查计划任务协同分派,从源头上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入企总量和频次,精准把控专项检查的范围、内容和时限,确保行政检查的稳定性、规范性和可预期性,真正做到行政检查于法有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高效。2025年以来,现场检查量同比减少58.9%,非现场检查量同比增长29.1%,检查模式优化,成效显著。
聚焦执法监管,打造智慧高效“新利器”
一是科技赋能,开启精准执法“新模式”。积极运用非现场监管技术手段,实施监测分析环境数据,精准筛选问题线索,实现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执法”转变,由“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跨越。2025年以来,非现场执法发现问题要求企业整改89家次。二是分级分类,实施精准监管“新策略”。坚持差异化执法理念,实现生态环境“分级诊疗”,减少无差别、拉网式排查。2025年以来,分级分类检查企业438家次。三是柔性执法,彰显执法温度“新风尚”。将包容审慎监管与普法教育前置相结合,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注重传递法治温度。2025年以来,累计办理不予处罚案件18起,“严而有度、法中有情”的执法实践促进企业活力,获得市场主体普遍好评。四是优化程序,构建规范透明“新机制”。全面推行涉企检查“扫码报到、亮码告知、照单检查”制度,严格落实“逢查必扫”要求,实现检查全程留痕、规范透明,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
聚焦服务帮扶,注入企业发展“强心剂”
深入践行“执法+服务”“帮扶+监管”理念,严格落实执法帮扶工作机制。针对企业自身环境管理薄弱环节,采取“执法骨干授课+标杆企业管理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的创新方式,为企业精准“把脉”,2025年以来,实训帮扶企业10余家,助力企业解决环境管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