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两证合一”?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两大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建设项目须在取得环评批复后再办理排污许可证,企业需要分两次提交申请。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效率,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有效衔接,2024年4月,北京市在农副食品加工业、天然气锅炉等12个行业探索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
电子“排污许可证”与传统排污许可证有什么区别?
两张证书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电子版更轻盈,更便捷,只需要亮出二维码扫一下,所有的污染源管理信息在手机端一目了然,相比于传统的排污许可证动辄数百页的体量,电子“排污许可证”更加方便排污单位的自我管理和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合并之后有什么效果?
这一改革举措,大大简化了企业的办事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将原本需要分别办理的两个环保证件,整合为一次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同步审批、一证核发的全新办理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的服务升级。
企业如何申请“电子排污许可证”?
排污单位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公开端”进行在线申请,经审查通过后,可实时收到电子证照链接并下载使用。
来源: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公开端
申请“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省级权限)”,企业可登录北京市人民政府网中政务服务-部门服务-市生态环境局-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省级权限)-网上办理,填写相关材料进行申请。
以数智之力赋能生态+营商双优环境
大兴区:
2025年1月,大兴区生态环境局为北京新龙立科技有限公司发送了全市首张电子“排污许可证”。区生态环境局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配合探索“排污许可证”网申网审网批新路径,企业在线上提交材料,政府部门后台完成审批,企业收到电子证照链接即可使用。
西城区:
2025年4月,西城区生态环境局通过全程网办的方式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颁发了电子“排污许可证”。在推广电子证照过程中,西城区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宣传,制作《电子证照下载流程》等宣传材料,提高企业和办事人员对电子证照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为电子证照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州区:
漷县镇临时应急污水处理设施(3000吨)“两证合一”项目从受理到许可办结仅用20个自然日,相较以往平均办理时限缩短50%以上,是今年通州区首个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的项目。通州区主动对接企业,依托局内环评、排污许可审批会商研讨机制,提前研判项目问题,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朝阳区:
1月,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办理完成三环肿瘤医院“两证合一”项目审批,这也是朝阳区首个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改革后,该项目从申请到许可办结仅用时11个工作日,相较以往41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成效显著,极大压缩了企业办事所需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最大限度做到“无事不扰”。
海淀区:
2025年4月,海淀区办理完成北京四惠西区医院有限公司“两证合一”项目审批,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企业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使审批时间较法定时限压缩一半有余。
顺义区:
2025年4月,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办理完成一家食品企业“三证合一”,办理过程中在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基础上,整合辐射安全许可证,实现“三证合一”,将“三证”审批由“串联”改为“并联”,实施“一步整合式”审批,成为北京首个以“三证合一”方式完成审批的企业。据悉,在项目公示期满后,顺义区生态环境局一次性向建设单位发放环评批复、排污许可证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用时由95个工作日压缩至11个工作日。
石景山:
6月,石景山区完成首件排污许可证电子证照。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转运站通过全程网办方式,成功申领电子排污许可证照。
丰台区:
今年以来,丰台区建立环评审批快速通道,将“先公示后审查、再公示后审批”的模式提速为“即公示即审查、评估与审查同步”的模式。自2024年12月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批复后,已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告知承诺、专家评审等措施审批环评项目4个,平均批复时长缩短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