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生态环境局面对辐射监管对象点多面广、执法资源相对有限的现实挑战,锐意创新,探索出一条“智慧监管+精准帮扶”融合并进的工作新路径,力求以更高质量、更有效能、更具温度的执法服务,筑牢辐射安全防线,护航企业规范发展。
强化智慧监管,推行非现场精准检查
依托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的高质量数据支撑,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行“非现场检查”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延伸监管触角,显著提升监督效能。具体实施中,执法人员定期从监管系统调取企业关键数据(如许可证状态、人员培训记录、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年度评估报告提交情况、放射源台账等),进行远程动态检查与分析,形成企业辐射安全管理的“精准画像”。这种模式既减少了对企业现场检查的频次,又实现了全流程、高频次、低干扰的监管覆盖,确保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整改。
强化精准帮扶,创新前置服务模式
顺义区生态环境局秉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将执法效能转化为服务动能,取得明显成效:
1.“手把手”指导,化解报告填报难
针对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新取证单位)对年度评估报告要求理解不透彻、填报不规范的问题,执法人员主动靠前服务。通过线上答疑、推送填报模板指南、远程“云帮扶”等方式,指导企业精准把握要点,确保报告完整、数据真实、结论准确,显著提升按时合格提交率。年初以来,累计协助企业完成报告填报指导50余次,一次性通过率大幅提升。
2.“闹钟式”提醒,规避证照失效险
依托数据监控系统,动态追踪企业辐射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及关键登记信息,对临期未续或信息变更未报情况,通过多渠道发出预警提醒并指导办理,有效防范证照失效等风险。今年以来,已成功发出许可证到期预警提醒3次,信息变更提醒8次,避免了多起潜在违法事件。
3.“清单化”核查,筑牢人员防护网
重点核查企业辐射工作人员信息登记完整性、培训合格证明有效性,以及个人剂量监测周期合规性等。对发现的人员信息不全、培训过期、剂量监测档案缺失或数据异常等问题,立即联系企业查明原因。针对企业管理薄弱环节,提供具体的环保合规性指导,推动企业辐射防护管理要求落细落实,守住职业健康安全底线。经帮扶,多家企业人员规范化管理显著改进。
创新工作模式提升了区域辐射安全监管的穿透力与亲和力。“智慧监管”与“精准帮扶”相结合,既提高监管效能、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又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
未来,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化智慧监管应用,着力构建“数据驱动、服务嵌入、企业自治”的辐射安全监管新格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的辐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