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顺义区生态环境局以规范涉企执法提升环境监管效能为抓手,从执法与营商两个方向发力,激发执法与企业两个活力,形成执法监管与优化营商环境相互促进、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的新格局。
顺义全区推行《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帮扶指导工作指引(试行)》及《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四书同达”制度,由“规范涉企执法”单向发力变为“执法+营商”双向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帮扶指导工作指引(试行)》“两书”较好地整治和解决了执法过程中执法记录不完整、处罚案卷上传不全、以罚代管、重复检查等问题,大大提升了执法监管的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同时,引导企业纠正失信行为,帮助企业降低因行政处罚带来的“失信”成本,避免企业因行政处罚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评先选优等方面受到限制,目前已惠及17家被处罚企业。
“规范涉企执法简化了执法程序,但我们帮扶的工作量很大,你看这是我的帮扶清单。”在顺义区一家餐饮企业门前,一位执法队员拿出了他当天要完成的任务列表。“双向规范”模式,让执法队员与企业主联系更加紧密。执法队员在承担刚性执法要求的同时,用更多的时间现场指导企业如何理解和落实好“营商规范”,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今年上半年,顺义区共出具了16份《生态环境类问题帮扶指导建议书》,帮扶16家企业,针对存在的20个环境问题,实施点对点提前预警,指导企业做好源头预防,及时消除违法隐患。
针对群众反映的餐饮油烟及噪声扰民突出问题,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打通堵点。指导200余家已安装油烟监测设备的企业做好油烟净化设施清洗与维护工作,同时完成41家餐饮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提升改造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部署的40家任务。
在全区积极推行绿色绩效分级与绿色企业评定工作,符合国家和北京市产业政策,在同行业内生产经营、低碳转型、环境治理方面表现突出,有利于支持生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企业,均可评为绿色企业。
对于绿色企业,采取“非现场执法”“柔性执法”及“无事不扰”等灵活执法方式,让绿色企业安心生产。今年上半年,纳入“无事不扰”清单的企业1万余家;开展非现场检查2598家(次),非现场执法占比71.82%;对于首次超标企业实施“首违不罚+教育引导”柔性执法,通过普法讲解、整改指导、跟踪回访替代简单处罚,对5家餐饮企业免予行政处罚,减免金额2.5万元,均同比增加400%。
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以“两书”形式提出“规范营商”要求,让企业不走弯路。今年上半年下达“两书”指导帮扶企业升级环保设施、优化生产工艺192家(次),推动整改问题2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