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本站
  • 搜全网
热门查询:车型排放标准查询4-131106153059进京车辆环保审核4-131106153059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 > 详细信息
2001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监测处 时间:2002年06月05日 字体:【

中央关怀

   

    119,朱镕基总理来京视察,在谈到首都环保工作时,要求“在环境整治和保护方面,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7月2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来京调研,视察了位于密云县的上甸子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古北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和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密云水库子站,并到密云水库观察了水库蓄水情况。
    7月2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举行《北京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讨论稿)专家评审会,重点对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首钢“十五”钢铁生产总体改造规划中的环保部分进行审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振华局长、汪纪戎副局长参加了会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1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2002年6月1

目录

综述

环境保护投资

大气环境

环境信访

水环境

环境立法与执法

声环境

环境宣传教育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

环境科研与监测

生态保护与建设

工业污染防治

辐射环境

国际交流

气候与自然灾害

公众参与

 

 

   

   综述

    2001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精神,以申办、筹办“绿色奥运”为契机,继续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任务,积极落实国务院批复的19982002年《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突出抓好以颗粒物污染控制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努力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管理保障长效工作机制,为新世纪初期的环保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817.6亿元,总人口达到1364.8万人,能源总消耗量为4210.7万吨标准煤,首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增加迅速、水资源紧缺等因素仍然严重影响着首都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2001年,北京市成功获得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为首都环境保护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北京市着手制定《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包括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努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01年,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获得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大气环境

    2001年,继续分阶段实施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完成第五、六阶段工作任务,开展了第七阶段工作,重点是加强扬尘污染控制,落实一系列市区工业企业搬迁调整方案,加大能源结构改善力度,强化机动车排气管理。全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外来沙尘影响明显加重、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开复工面积持续扩大的情况下,继续呈现下降趋势或保持稳定。市区空气污染指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185天,占总天数的50.7%,比2000年增长2.3个百分点;四级以上天数与2000年持平。
    2001年,全市煤炭消耗量为2675万吨。环境统计范围内,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1万吨,烟尘排放量为9.0万吨;工业耗煤量为2042万吨(包括原料煤736万吨),排放二氧化硫12.6万吨、烟尘4.4万吨。

  

    环境质量

    2001年,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年日均值分别为每立方米0.0640.0712.60.1650.370毫克,与2000年相比,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分别下降10%、4%,二氧化氮持平,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分别上升2%、5%。与实施《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的第一年1998年相比,以上各项污染指标分别下降47%、4%、21%、15%和2%。但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年日均值仍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7%、65%、85%。市区降尘量年均值为15.2/平方公里·月,比2000年下降6%。降水pH年均值为5.85,检出范围在4.738.12之间,酸雨频率为10.2%,共发生酸雨5次,是多年来发生酸雨次数较多的一年。
    远郊区县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城镇地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为0.0360.045毫克/立方米,降尘为10.7/平方公里·月,比2000年分别下降16%、2%、3%。

     2001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

     单位:毫克/立方米       

项目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2001年

0.064

0.071

2.6

0.165

0.370

2000年

0.071

0.071

2.7

0.162

0.353

同比变化(%)

-10

--

-4

+2

+5

  

   措施与行动

    控制煤烟型污染

    能源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天然气供应能力超过14亿立方米,新增热力供热面积536万平方米、电采暖面积300万平方米,推广使用低硫优质煤超过700万吨,建筑节能规范也已经开始实施。城近郊区共有1902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9月初还专门召开了全市“加快燃煤锅炉改造大会”,有关部门成立了“锅炉改造联合审批办公室”,推动了世行贷款、资金补贴、气源供应、热泵供热等工作。1998年以来,全市共有4.4万台燃煤茶炉、大灶和8600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

   

    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

    2001年,全面实行了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达到严格排放标准的车辆发给绿色环保标志,其它车辆每年按相应标准进行两次排放检测,合格车辆发给黄色环保标志;81起无环保标志的车辆一律禁止上路行驶。取得绿色环保标志的车辆达到43万辆,约占轻型车辆总数的50%。全年共路检机动车16.1万辆,达标率保持在90%。查处冒黑烟、蓝烟车辆4.1万辆,夜查柴油大货车近4万辆,检测进京路口车辆49万辆。1998年以来,累计改造1995年以后上牌照的在用车近19万辆;累计更新改造清洁燃料公交车、出租车3.6万辆,其中天然气公交车总数达1630辆,车用加气站达85座。简易工况法尾气检测设备标定、拖拉机排气管理、储油设施油气回收等任务也基本落实。

    控制扬尘污染

    针对春季风沙污染日趋加重的情况,5月底,市政府召开“全市控制扬尘污染工作电视电话会”,要求第六阶段扬尘污染控制任务提前到6月底完成,并调整充实“市扬尘污染联合检查办公室”。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共治理裸露地面900万平方米,完成庭园绿化整治500余个,道路冲刷面积增加到2000万平方米。同时对全市砂石开采进行重点治理整顿,共关停砂石料场80多个、取缔非法采砂点100余个。进一步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监督管理,共检查工地1700余个(次),使绝大多数工地达到环保标准,195家存在问题的施工单位受到处罚并限期达标。2001年,市区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6%

  

   水环境

    2001年,全市继续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河湖整治,节约用水和城市污水资源化工作取得进展。但因北京地区连年干旱,上游来水减少、新鲜水补给不足,与2000年相比,主要水库水质相对稳定,河流、湖泊水质总体有所下降,市区中心水系河湖水质下降比较突出。地下水水位有所下降,水质基本稳定。

   环境质量

    河流

    2001年监测71条段、2095公里河段,符合相应功能水质要求的有17条河段,其长度占实测河流长度的39.8%,比2000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其余54条河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二类、三类、四类、五类水体中,超标河段长度分别占到相应功能河段长度的33.3%26.7%89.0%100%。

                        2001年北京市河流水体水质状况(按监测河段长度统计)

   

河流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超标的指标仍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其次是挥发酚和石油类。

    水库、湖泊

    2001年监测水库17座,水质达标的11座,达标库容占实测总库容的67.4%,比2000年上升1.3个百分点。密云水库、怀柔水库水质符合二类水体水质标准,官厅水库水质仍不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监测湖泊19个,水质达标的4个,达标湖泊容量占实测总容量的49.9%,比2000年下降9.6个百分点。
    水库、湖泊主要是有机污染。超标的指标是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城市污水

    2001年城近郊区平均日排水量248.7万吨,其中生活污水151.6万吨,占61.0%,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工业污水73.7万吨,约占30%;冷却水23.3万吨,占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2.2%

    工业废水

    2001年环境统计范围内的1062家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12亿吨,比上年减少9%。工业废水重复利用量44.19亿吨,重复利用率为89.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2.06亿吨,达标排放率97.2%,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2001年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吨      

项目

2001年

2000年

变化情况(%)

化学耗氧量

18105

21538

-15.9

石油类

358

463

-22.7

挥发酚

3.57

11.00

-67.5

氰化物

1.63

3.45

-52.8

汞及其化合物

0.00

0.00

--

镉及其化合物

0.02

0.02

--

六价铬化合物

0.13

0.13

--

0.00

0.00

--

0.37

0.34

+8.8

   

    地下水

    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水位仍呈下降趋势,但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有所减缓。
    远郊区县地下水水质相对好于城近郊区。平谷县、密云县和怀柔县地下水水质较好;房山区、大兴区和通州区相对较差。总体上承压水水质好于潜水水质。

    措施与行动

    为保证城市生活供水安全,2001年进一步加强密云、怀柔水库水源保护。在密云水库保护区黑龙潭段新设置6公里防护网,并完成2.8公里护网置换工作;继续整治水库周边环境,依法没收非法游船,拆除违章建筑。密云水库在蓄水量连年下降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清洁。
    清河、凉水河水系污水截流工程以及清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吴家村、小红门、卢沟桥、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温榆河及其上游整治工作开始启动。远郊密云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顺义区污水处理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
    继续实施各项节水措施,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节水都取得明显进步,城市节水5700万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30万吨出水回用一期工程投入运行,日回用水量最高达到22万吨。

   声环境

    2001年,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一步得到控制,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保持稳定。由于加强机动车质量管理和载重货车夜间管理,以及四环路、广安大街等道路改造后交通环境大大改善,许多路段交通噪声水平有所下降,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总体上呈现缓解趋势。

    区域环境噪声

    2001年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9分贝,与2000年持平。其中城区为54.5分贝,比2000年下降1分贝;近郊区为53.7分贝,比上年增长0.1分贝。

    道路交通噪声

    2001年监测建成区道路303条,总长485.36公里,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9.6分贝,比2000年下降1.4分贝,其中城区、近郊区分别为67.970.5分贝。建成区道路平均车流量为3945/小时,比2000年略有增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

    2001年成立了北京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负责对全市固体废物(不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和放射性废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处置实施监督管理,开展有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研究、培训、咨询服务等工作。
    2001年环境统计范围内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136万吨,其中排放量为20万吨,综合利用量880万吨,综合利用率为75.0%
    2001年全市共产生30个类别24.78万吨危险废物,比2000年产生量略有减少。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17.92万吨,处置量为6.76万吨,贮存量为0.03万吨,排放量为0.07万吨。综合利用率继续稳步提高,排放量进一步下降。
    2001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309万吨,无害化处理量254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年末达85.1%。全市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1座,日处理能力6750吨。继续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及回收利用工作,2001年仅回收废纸一项就达6万余吨。

   生态保护与建设

    2001年,认真贯彻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制定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意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自然保护

    2001年,朝阳寺木化石自然保护区由县级升为市级。全市各级自然保护区1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30%
    北京地区有维管束植物2000多种,初步统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2种。陆生脊椎动物分布共计8946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褐马鸡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0余种,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北京雨燕、灰喜鹊等32种,二级重点保护的有黄鼬、狍等136种。
    全市广泛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各级执法机构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受理查处各类林业案件214起,处理水生野生动物违法经营案件110起。

    生态农业

    2001年,怀柔、平谷两个全国重点农业生态示范县开展大规模的生态农业建设,延庆县开始实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工程。根据农业结构调整要求,全市15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开始建设。
    制定了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十五”规划,建立起123处食用农产品安全基地,确定100个达标品牌和单位。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1.5万公顷,4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同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正在积极创建中。
    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状况调研,制定了养殖场污染控制规划。新建粪便综合利用设施15处,关闭五环路内养猪场2个,关闭密云水库上游规模化养殖场8个。2001
秸秆禁烧工作得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检查组的肯定。全年综合利用玉米秸秆38万亩、小麦秸秆22万亩。制定出控制季节性裸露农田扬尘污染方案,基本完成100多万亩农田的“留茬免耕”任务,增加冬季农作物覆盖面积27万亩。2001年,全市耕地面积为30.1万公顷。

    生态建设

    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初具规模。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绿化面积增加到93.5平方公里;“五河十路”等绿色通道建设完成10.5万亩,五大风沙危害区完成治沙造林6.2万亩;山区人工造林15万亩,并继续在密云、怀柔水库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2001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4%。
    平谷县生态示范区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考核验收,密云县被列为生态示范区试点。

    辐射环境

    北京市有数百家核能研究和核技术应用单位,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及通信、雷达、导航台站发射设备3000多台。工业、科学、医疗领域中高频设备应用广泛,电气化交通工具比较发达,110千伏以上输变电设施、电缆遍布全市。
    2001年,以放射性环境质量和移动通信台站为重点,开展环境空气、水体、土壤放射性水平和电磁辐射污染源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全市放射性环境和电磁辐射环境均保持在正常水平。

    气候与自然灾害

    2001年连续第3年干旱,春季风沙危害比2000年更为频繁,且强度加大、持续时间较长。年降水量为338.9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5%。年平均气温为12.9,比常年高1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6,高出20000.2,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7.0,低于20002.0
    冬春季节出现扬沙11次、浮尘13次。全年大雾16天,轻雾187天,烟幕日出现64次,霾出现45次;10月份多阴雾天气。

     环境保护投资

     2001年,环境保护投资达到121.4亿元,比上年增加4.4%,占国内生产总值4.3%

  

    环境信访

     2001年,环保部门共收到人民来信、来电9438件(个)、来访5641040人次,其中反映噪声污染4573件(占48.5%),大气污染4180件(占44.3%),水污染333件(占3.5%),固体废物污染40件(占0.4%),其它312件(占3.3%)。

     环境立法与执法

    在顺利实施《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基础上,2001年又拟定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除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外,市有关部门还对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违章焚烧、密云水库非法旅游等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有效防止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经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并于86开始实施的《关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追究行政责任的暂行规定》,保证了各项环境污染防治任务的落实和违反环保法规行为的有效查处,进一步促进了环境法制工作。

   环境宣传教育

    2001年,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主题是“绿色北京,绿色奥运”。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期间,举办全市性“绿色北京·绿色奥运”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绿色奥运环保汽车总动员”、“万众一心齐向奥运”青少年多米诺骨牌绿色申奥大行动、“植绿新世纪·同种申奥林”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市教委和市环保局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绿色学校”评价标准》和《北京市创建“绿色学校”暂行办法》。
    “京都大地环保行”大型新闻宣传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组织采访报道以绿色奥运为重点的绿色奥运创建活动典型,批评、曝光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现象,为全市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奥运创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全年召开环保新闻发布会7次,中央、市属各新闻媒体全年刊播北京市环保新闻470多篇(条)、专题电视片5部,促进了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
    市环保局组织参加了青岛“全国城市环境保护成果展览”,市园林局和市环保局共同参展厦门“绿博会”,均获得组委会颁发的最高奖。

   环境科研与监测

    《北京市大气污染控制对策研究》、《保护生态合理利用北京水资源》、《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研究》等重点课题的部分成果已经得到应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完善工作进展顺利,重点入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开始运行,环境污染监控中心建设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工业污染防治

    2001年,一系列有关工业企业停产、搬迁、调整、治理的重大方案得到落实。首钢制定了2002年年底前减产200万吨钢的具体方案;北京焦化厂34号焦炉停运工作年底前开始启动;北京化工实验厂启动了扰民搬迁及产品结构调整前期工作;大唐高井电厂“煤改气”方案得到明确。全年按计划搬迁四环路内企业29家,治理大气污染第七阶段通告中对远郊区县中小建材企业的关停调整也提出要求;北京京能热电公司烟气脱硫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国华北京热电厂、第三热电厂电站锅炉脱硫改造开始前期工作。2001年,工业粉尘排放6.3万吨,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为确保工业污染源排放稳定达标,加大了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气和废水排放情况的抽查。到2001年年底,40家企业、90台锅炉安装了烟气在线监测仪。此外,已有134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国际交流

    全年重要的外事活动有:刘敬民副市长率团出席堪培拉市政府举行的友好城市周年庆典,并举办绿色奥运研讨会。市环保局系统10位年轻业务骨干赴澳大利亚进行管理培训。美国西图公司组织能源、机动车排放、固体废物、生态、农业、水管理、大气管理等领域的7位专家来京论证了奥运生态环境规划。莫斯科和巴黎环保部门组团访问北京,北京与法国巴黎大区签署开展气溶胶方面合作的备忘录。与德国柏林市开展危险废物填埋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在细粒子对大气能见度影响方面开展合作。

   公众参与

   2001年,广大市民继续积极支持并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结合“绿色奥运”开展了形势多样的公益活动。北京奥申委、市环保局发挥环保民间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奥运申办期间先后组织9次绿色奥运例会和4次环保专家会议,聘请民间环保人士江小珂、梁从诫、廖晓义为奥申委环境顾问,编印了《绿色奥运行动计划工作简报》。全市开展了“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旅游”、“绿色商业”、“绿色单位”等创建活动,到2001年底,有10个社区被命名为“绿色社区”,39所学校被命名为“绿色学校”。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200151,环保和气象部门正式向社会联合发布空气质量预报。12月初,“12369环保举报热线投入试运行,并于200211正式开通。市环保局网站在公众监督举报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

《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编写单位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林业局)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水利局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北京市农业局

  北京市园林局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乡镇企业局  

  北京市气象局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如有意见与问题请与 webmaster@bjepb.gov.cn 联系。

分享到:

  • 北京生态环境微博

  • 北京生态环境微信

  • 环境监测

  • 京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