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经国务院批准,
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十分重视实施机动车限行空气质量测试工作。刘淇书记、王岐山市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和周建副局长在测试开始前,分别检查了空气质量测试准备工作,要求对空气质量进行科学、系统监测,总结评估环境效果,完善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把握北京大气污染治理规律,探索改善空气质量的长效机制,为今后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抓住奥运机遇,把北京空气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为组织好空气质量测试,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赵凤桐副市长任组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科院安徽光机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气象台和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等部门参加的空气质量测试与评估工作组,制定了空气质量测试和效果评估总体方案,对空气质量测试与评估工作做出了具体、详尽的部署和安排。
此次空气质量测试采用了多项高科技手段。北京市除现有27个地面空气质量监测子站进行常规监测外,又在奥运赛场周边和公路自行车比赛路段增设了7个监测子站。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还采用了卫星遥感、铁塔垂直观测、光学遥测和飞机观测等手段,对涉及交通污染的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指标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观测。
测试结束后,空气质量测试与评估工作组的专家们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充分讨论、综合会商,形成了一致的空气质量测试效果评估意见。
一、16日至21日上午,北京地区属同一天气类型,为科学测试和评估空气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北京气象台分别从不同角度观测和分析了天气形势和流场变化情况,综合对比气压、气温、湿度、风速、逆温层等参数,认为16日至21日上午,北京处在华北地区的偏南弱风区,高温、高湿的静稳状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属同一天气类型。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利用设在北京的空气质量监测点进行了观测,同时协调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地开展监测。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北京市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期间,没有明显的区域污染低空输送过程。
二、17至20日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未限行的16日相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下降幅度为15%至20%左右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监测数据表明,17日、18日、19日、20日空气污染指数分别为91、93、95、95,空气质量为良。而未采取措施的16日、21日空气污染指数均为116,空气质量均为轻微污染。17至20日与未限行的16日相比,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日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对美国卫星OMI遥感数据的解析表明,与交通限行措施实施前后比较,北京地区二氧化氮柱浓度呈下降趋势。17至20日与未限行的16日相比,下降幅度为17~29%,平均为20%左右。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铁塔不同高度的垂直观测表明,17至20日二氧化氮平均的日均浓度与未限行的16日相比,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在中科院遥感所和健翔桥等地开展的光学遥测综合评估表明,17至20日与未限行的16日相比,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分别下降了约25%、25%、30%;表征柴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碳黑气溶胶也呈下降趋势,健翔桥交通干道附近空气中的碳黑浓度下降约21%。
北京大学组织开展的科研观测表明,17至20日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平均日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未限行时相比,分别下降了约21%和23%。
北京大学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的飞机观测表明,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浓度在四环、五环之间的
清华大学利用MOBILE模式和PART5模式分别计算了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对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削减量,平均每天减排量分别为87吨、1362吨、4.8吨。
同时,监测结果还表明,在工业污染排放集中和工地扬尘突出的地区,污染物浓度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市区平均水平。说明要进一步改善北京空气质量,除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外,还应采取综合污染控制措施。
三、为办好奥运会、建设新北京,进一步改善首都空气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针对机动车限行开展的空气质量测试工作非常成功,如此大规模的空气质量综合立体观测与环境效果评估在国内尚属首次,充分发挥了首都科技、人才、技术设备集中的优势,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科学数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不仅对于修改完善“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建立城市环境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