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保持历史同期最优、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最优的“双优”成绩。
全市聚焦氮氧化物(NOx)减排、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和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等重点工作以及污染过程等重点时段,持续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全力推进年度各项任务顺利收官。
深挖氮氧化物减排空间,聚焦重点行业车辆,全市更新和新增纯电动出租车6500辆,4.5吨以下环卫车近50%“油换电”,新投入运营新能源客运车840辆,氢燃料或纯电动建筑垃圾运输车115辆,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车58万辆;按照“电力改造优先、并入城市热网优先”的原则,核心区72座燃油锅炉基本“清零”,实现清洁取暖;门头沟、怀柔、密云等区农村地区完成2.1万户散煤治理。
深化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石化行业重点企业按照计划开展密封点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检测,推进91个储罐高效率呼吸阀及紧急泄压阀更换。34家重点行业企业完成“一厂一策”精细化治理。按照生产领域全覆盖、流通领域问题导向原则,累计抽查含VOCs产品320组批,检验完成270组批,超额完成年度检测任务。
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印发实施《北京市建设工程扬尘治理市级联合现场检查实施方案》,开展市级层面“4(市住建、城管、生态环境、城管执法)+N(其他行业部门)”扬尘联合执法检查,提升施工扬尘监管效能。全市1.8万条城市道路实行清扫保洁分级管理,“冲扫洗收”新工艺作业率达到95%,2412条具备条件的背街小巷实现全机械化作业;1-11月全市平均降尘量3.5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8.6%。
积极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坚持“抓早、抓小、抓细”。针对秋冬季气象条件不利、区域供暖排放增加导致区域性污染过程易发的特点,在生态环境部统筹调度下,积极主动参与联防联控,与周边省(市)统一行动、步调一致、联防联控、共同应对。联防联控机制日趋完善,协同应对能力不断提高。针对区域性污染过程,充分借助重柴车在线、扬尘视频系统AI抓拍、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空气质量“热点”网格、走航监测等大数据手段,精准发现问题,实施问题闭环销号管理。应对更精准、响应更迅速、区域污染水平明显降低。
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坚决打好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全力推进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圆满收官。
附件:1-11月各区PM2.5浓度统计表
1-11月各区PM2.5浓度统计表
单位:微克/立方米
排名 | 区 | 累计浓度 | 排名 | 区 | 同比变化 |
1 | 密云 | 27 | 1 | 密云 | -12.9% |
1 | 延庆 | 27 | 2 | 顺义 | -11.8% |
3 | 怀柔 | 28 | 3 | 怀柔 | -9.7% |
4 | 昌平 | 29 | 4 | 昌平 | -9.4% |
5 | 门头沟 | 30 | 5 | 门头沟 | -9.1% |
5 | 顺义 | 30 | 6 | 石景山 | -8.8% |
7 | 平谷 | 31 | 7 | 朝阳 | -8.6% |
7 | 海淀 | 31 | 8 | 延庆 | -6.9% |
7 | 石景山 | 31 | 9 | 海淀 | -6.1% |
10 | 丰台 | 32 | 9 | 平谷 | -6.1% |
10 | 房山 | 32 | 11 | 房山 | -5.9% |
10 | 大兴 | 32 | 11 | 丰台 | -5.9% |
10 | 朝阳 | 32 | 11 | 大兴 | -5.9% |
14 | 东城 | 33 | 14 | 西城 | -5.7% |
14 | 西城 | 33 | 14 | 经开区 | -5.7% |
14 | 经开区 | 33 | 16 | 通州 | -5.6% |
17 | 通州 | 34 | 17 | 东城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