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温、少雨、沙尘天气多发、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同比上升等情况,北京市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聚焦重点难点,打好“组合拳”管控扬尘,通过专题调度、问题通报、专项督查、强化监管、闭环销号、集中约谈、媒体曝光等方式,全力推进扬尘专项治理,助力空气质量实现小幅改善。其中,二季度,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特别是,5-6月全市平原地区道路尘负荷平均值、施工工地出入口100米范围内道路尘负荷平均值较4月分别下降了18.1%、31.8%。
齐抓共管 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
北京市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加强扬尘管控作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措施,其中,生态环境部门从改善空气质量出发,强化统筹协调调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管行业、管环保”主体责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狠抓施工扬尘管控,与城市管理、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部门严格行业监管;城市管理部门牵头做好道路扬尘管理,与交通、农业农村部门分别做好城市道路、公路、农村道路清扫保洁;城管执法部门加大扬尘执法力度;各区政府守土有责,强化施工、道路、裸地扬尘管控;各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相互衔接、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扬尘精细化管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强施工扬尘管控。北京市施工工地包括房建、市政、交通、水务、园林、拆迁、架空线入地等各种类型。在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填挖、建筑材料装卸、建筑拆除以及建筑垃圾消纳等工序中均会产生扬尘。北京市开展扬尘专项治理行动,加强调度,研究建立施工扬尘治理工作情况定期发布机制,压实扬尘治理各方主体责任。坚持每周调度,组织对相关工地进行全面排查,针对突出问题,采取约谈、合同处罚等措施,予以严肃处理。挂账督办,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施工项目,及时约谈集团公司负责人,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挂账督办并移送相关执法部门进行严肃处理。严格执法,开展施工工地“净尘”专项执法行动,对重点路段、点位、单位开展执法,严厉打击施工扬尘、泄露遗撒、乱倒乱卸等违法行为,共查处施工扬尘类案件9120起,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扬尘执法监管体系。
强化道路扬尘治理。开展扬尘治理“百日行动”,强化公路清扫保洁,增加道路清扫作业频次,全面清理路面、边坡、隔离带、护栏及应急车道最外层保洁死角。开展建筑垃圾运输专项整治、全面提升消纳场扬尘管控水平。建立“周调度、周评价”制度,将“车、路、场”全链条作业管理情况纳入考核。对通报的两项出口尘负荷高的施工项目,实施计入信用评价档案等惩处措施。
分类治理裸地扬尘。持续推进“揭网见绿”工作,通过采取栽植或播种地被植物、培养原生地被等方式,生态治理新造林下裸地111.78公顷。
属地监管 各区狠抓扬尘治理落实
各区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抓好“最后一公里”,督促工地(场站)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门前三包”“三不进两不出”等工作要求。
东城区持续深化精细化治理,清扫屋顶32余万平方米。西城区针对施工项目周边道路积尘严重的情况,向建设单位发函提醒,同时对相关参建单位进行约谈告诫。朝阳区按照“分级管理、部门联动、科学精准、综合施治”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施工扬尘、工业飞尘、裸地飘尘、道路积尘、运输遗尘等“五尘”管控治理工作。海淀区建立扬尘问题“日产日清”机制,第一时间通报问题线索,属地24小时反馈整改情况,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及时巩固治理成效;丰台区坚持扬尘问题日通报、周报告,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复查整改-长效保持”的工作闭环,持续巩固整改效果;石景山区开展工地、裸地、道路扬尘污染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一轮全覆盖检查;门头沟区集中约谈问题多发的8家建设单位及11家施工单位,进一步压实扬尘治理主体责任;房山区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百日夜查专项行动,严查“六不”违法问题;通州区营造“零容忍”高压执法态势,组织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执法百日攻坚行动、施工工地“净尘”专项执法行动和建筑垃圾“每周行动日”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顺义区联席商讨整改方案,并聚焦施工工地、混凝土搅拌站、渣土消纳场、渣土运输车等重点领域等深入开展“百日攻坚”;大兴区培养绿色施工专业施工管理人员队伍,组织“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员”培训;昌平区组织250余家房建、道路、水务等施工工地开展施工围挡喷淋设施安装工作;平谷区将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纳入城乡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每月对道路扬尘、裸露地块、施工扬尘等40个考核事项开展评分;怀柔区大气环境精细化管控服务平台升级增加TSP报警能力,提升扬尘预警能力;密云区开展“2+6”百日攻坚系列行动,采取全时执法、联合执法,夜间执法、周末执法等方式加强监管;延庆区开展裸地专项治理,共完成裸地治理64块35.7万平方米。经开区开展施工工地联合执法检查,对问题多发工地进行联合约谈,区纪工委牵头对市级通报问题逐一复核,严防问题反弹。
专项督查 聚焦问题一抓到底
专项督查。对10个区开展了扬尘专项督查,共检查各类点位103个,检查发现问题点位82个。及时转市有关部门及各区,同步通过媒体曝光。一抓到底。针对通报的问题,各区、市各相关部门通过专题调度、现场督导、集中约谈等方式,挂账督办、压实责任、积极整改,并举一反三、巩固成效。持续跟踪问题查处和整改情况,对82个问题点位进行全覆盖“回头看”复查,目前,问题均已依法立案处罚,全部完成整改。
统筹协调 扬尘管控机制更完善
各部门齐抓共管,属地强化监管,专项督查一抓到底,全市重点整治施工工地场地不硬化、作业不湿法、出口不洗轮、门前不整洁、物料不覆盖、施工不围挡等“六不”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问题通报-联合督导-提醒督办”扬尘治理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定期调度扬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针对问题、一抓到底、持续推进。
问题通报。充分利用“天上看、地上巡、视频查、走航测”等大数据科技手段,定期通报在日常执法检查、道路尘负荷监测、扬尘视频监管平台等发现的突出扬尘问题,及时下发问题线索,二季度共推送扬尘问题线索830条,指导各区精准执法检查,督促整改。联合督导。针对突出、反复的扬尘问题,开展帮扶指导,帮助属地及时整改,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针对工地(场站)出口100米范围道路尘负荷突出问题,多部门每周联合督导。提醒督办。针对部分道路尘负荷同比、环比均大幅反弹等问题,及时提醒督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区,提出有关要求。
虽然扬尘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扬尘问题点多、面广、易反复、难管理,更需要常态治理,持续攻坚,巩固成效。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持续抓好扬尘专项治理,推动严抓严管、长抓长管机制高效顺畅运转,全力遏制扬尘突出问题,助力空气质量改善。
名词解释:
六个百分之百:包括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及土方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三不进两不出:即无准运许可证的车辆不许进入施工工地,密闭装置破损的车辆不许进入施工工地,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许进入施工工地,超量装载的车辆不许驶出施工工地,遮挡污损号牌、车身不洁、车轮带泥的车辆不许驶出施工工地。
门前三包:即包环境卫生、包绿化、包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