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本站
  • 搜全网
热门查询:车型排放标准查询4-131106153059进京车辆环保审核4-131106153059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 > 详细信息
全文实录 |2024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新闻发布会
来源:宣教处 时间:2025年01月06日 字体:【

  导语:2025年1月2日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行了“2024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保献主持,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沈秀娥通报了2024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谢金开通报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2024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市生态环境局污染源管理处处长刘炜、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题。

1

2

  主持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保献):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在此也和一直以来支持生态环境工作的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说一声:新年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刚才会前播放了暖场视频,这是我们征集到北京市民在2024年拍摄到的蓝天、白云、朝霞、晚霞……今天我们一起回顾,确实感到收获满满,这些收获背后,离不开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每一位公众也都积极参与。2024年已经划上句号,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聚焦大家关注的2024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回顾盘点这一年的工作、成效。

  首先,介绍一下参加本次发布会的嘉宾: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谢金开、污染源管理处处长刘炜,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沈秀娥。今天我们还特别邀请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与我们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我是今天发布会的主持人刘保献。

  有请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沈秀娥,介绍2024年度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情况。

3

  沈秀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我介绍一下2024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

  2024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NO2、SO2年均浓度分别是54、24、3微克/立方米,均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从同比变化的情况来看,2024年北京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实现同比改善,其中PM2.5同比下降6.2%,PM10同比下降11.5%,NO2同比下降7.7%,SO2年均浓度继续保持极低的个位数水平。

  从优良天的情况来看,2024年全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比2023年增加19天,优良天数占比为79.2%,接近八成。从重污染天的情况来看,全年重污染天仅有2天,比2023年减少6天,重污染天数显著下降。

  从长时间尺度来看优良天的变化情况。2024年一个突出亮点是优良天历年最多,重污染天历年最少。与2013年相比,2024年的优良天数增加了114天,换算下来好天儿多了近4个月,为历年最多。重污染天则由2013年58天减少到2天,为历年最少。

  和“北京蓝”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PM2.5,这张PPT上展示时间跨度长达12年的PM2.5级别日历图,记录了2013年到2024年北京市每一天PM2.5级别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到日历图上代表不同PM2.5级别的色系,呈现出从“五颜六色”到“绿意盎然”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了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历程。我们统计了一下,2024年PM2.5优良天数为345天,占比达到94.3%,全年占比超过9成。其中,PM2.5浓度连续不间断保持优良水平的天数超过半年,而这个数据,在2013年仅有13天,可以说“北京蓝”逐步成为常态。

  十余年来,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快速下降,北京市空气质量整体上保持持续改善的趋势,与2013年相比,2024年PM2.5、PM10、NO2、SO2年均浓度分别下降65.9%、50.0%、57.1%和88.7%,四项污染物浓度降幅显著。

  下面分别看一下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对于大家关注的PM2.5,2013年以来全市PM2.5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3年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4年30.5微克/立方米,降幅近七成。自2021年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来,已实现连续4年稳定达标。空间分布上,北京市PM2.5浓度由“南高北低”的特征逐步实现全市浓度均匀化,南北边界浓度差距由2013年6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4年15微克/立方米。

  下面再看一下PM10。2013年以来北京市PM10浓度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已连续6年稳定达标。2024年PM10年均浓度从2013年108.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4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五成。空间分布上,PM10从2013年明显“南重北轻”的特征,逐渐演变为全市较为均匀的情况,体现出城市环境更加清洁。

  下面再看一下NO2。2013年以来北京市NO2浓度整体下降,已连续6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4年NO2年均浓度从2013年5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4微克/立方米,降幅近六成。空间分布上,NO2“中心明显偏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明显缓解,这样的改善成效与移动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密切相关。

  下面看一下SO2。2013年以来,北京市SO2浓度在前期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017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在极低的个位数水平。空间分布上,相对高值区域已全面消除,体现出北京市已基本消除燃煤污染。

  以上就是2024年空气质量整体情况。

  最后,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仍需不断努力。1998年以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但是秋冬季的空气污染仍未根本消除,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仍未改变,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仍需不断努力。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沈秀娥主任。可以说2024年北京市“蓝天成绩单”亮点突出,PM2.5同比下降6.2%,连续4年达标,290个优良天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多的一年。这些成绩的背后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有怎样的故事?

  接下来,请大气环境处谢金开处长通报2024年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情况。

4

  谢金开(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下面由我介绍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北京市以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为重中之重,不断深化“一微克”行动,0.1微克、0.1微克地抠,一天一天地争取,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以创绿为引领,助力首都空气质量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创新搭建“含绿量”指标体系,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创绿创优,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加快车械新能源化,推进结构创绿。政策引导,多措并举推动车辆新能源化。出台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国四排放标准老旧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等资金补贴政策,实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等政策,加快推进机动车“油换电”“油换氢”。出台建筑工程等领域非道路移动机械报废更新资金补贴政策,加快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社会积极响应,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新增车中新能源比率连续六个月超过五成。机械新能源化取得较大突破,机械新能源化率提高了8.5个百分点,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企业提级创优,推进工程创绿。制定企业和项目的绿色绩效评价指南,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一厂一策”深度治理、重污染绩效提级。全市新增“绿色”企业191家,持续推进绩效评级“创A退D”工作,117家企业重污染绩效评价提级到A、B级,还有37家企业退出了D级,提级力度历年最大。深化汽修行业精细化管理,全市绿色汽修企业比率提升了12.6个百分点,汽修行业绿色水平大幅提升;完成石化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和废气收集深度处理,有效减少VOCs排放量。企业主动提“绿”增“效”,实现生产与“绿色”挂钩,发展与环保相连。

  推广全密闭施工,推进管理创绿。打造扬尘治理标准化工地,全市绿牌工地数量大幅增加,占比提高了37.2个百分点。创新推广应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出台减免扬尘环保税等鼓励支持政策。截至目前,已在全市11个项目示范应用。使用基坑气膜后,既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也节约了施工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精准精细精心治污,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空气质量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全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持续推进污染治理。在春季扬尘易发时节,着力抓好扬尘治理;在夏季高温时段,紧盯VOCs深度治理;针对秋冬季污染高发特点,全力“削峰降速”。

  春季统筹扬尘治理,提升城市洁净度。全方位加强扬尘专项治理,实施施工、道路、裸地“三尘”共治。行业主管部门统筹指导、部门联动响应,通过重点道路“消劣”“一路一策”等措施,推动洁净度差的道路整治提升,全市洁净度差的道路数量持续下降,降幅达81.5%。各类工地出入口道路尘负荷均同比下降,全年道路尘负荷均值同比下降12%,为近三年最大降幅,城市洁净度大幅提升。

  夏季深入VOCs治理,协同改善PM2.5和O3。针对PM2.5和O3的共同前体物VOCs,开展源头“替”、过程“管”、末端“治”的全链条治理。建立涉VOCs企业台账,充分利用VOCs走航、热点网格等技术手段,精准锁定“高值”点位,及时开展污染溯源,查实整改,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努力解决群众“家门口”“窗户边”的餐饮油烟问题,发布补贴政策,激励餐饮企业更换高效油烟净化装置。从治理效果来看,VOCs环境浓度降低12%,有效助力PM2.5和O3协同改善。

  秋冬季强化攻坚,全力应对污染过程。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秋冬季空气污染仍有发生。在区域联防联控的基础上,北京市坚持“日常降本底、污染削峰值”,积极应对每轮污染过程。强化预测预报,坚持早研判、早启动、早部署;强化精准应对,通过大数据评估,问题线索推送,严格执法监管,督促整改,推动措施落实。“削峰”作用明显,污染时长、污染峰值、污染级别较预测明显下降。

  持续突破,区域协同联动更加深入。锚定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目标,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的重要一环,在生态环境部的统筹下,北京市与周边地区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京津冀三地共同印发深化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意见,明确协同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协同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协同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全面深化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等重点任务。区域共同努力,协同更加深入,区域空气质量持续稳步向好,助力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

  以上就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谢金开处长。刚才从结构、工程、管理创绿,三个方面介绍了全市是如何“0.1微克、0.1微克地抠”,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也介绍了北京市针对季节特点,精细化开展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秋冬季污染治理的措施,把2024年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了相关介绍。

  下面,我们把时间留给在座的记者朋友。提问前请介绍您的姓名以及所在媒体机构名称,谢谢!

  【媒体问答】

  人民网北京频道记者:我们都知道在低浓度水平下进一步改善难度会越来越大,但是北京市细颗粒物已经连续4年稳定达标,且稳中有降。请介绍一下目前这个阶段治理经验和措施?2025年准备继续如何开展工作?

  谢金开:2024年,全市PM2.5浓度30.5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稳定达标,并实现稳中有降,这充分表明,北京市长期以来持之以恒治理大气污染,不断深化“一微克”行动,大力推动治污减排的路径是正确的、措施是有效的。但同时,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难度加大、改善速率趋缓。面对这一阶段特点,北京市不退不让、攻坚克难,通过创新机制、方法、手段,深化减排,实现了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2024年,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更加突出科学精准。聚焦本市污染贡献最大的移动源,密集出台资金补贴等一揽子引导政策,有效推动车械新能源化,显著减少汽柴油使用。同时,结合空气质量季节性规律,有针对性开展集中攻坚治污,大力提升了污染防治效能,这也体现了治污的科学精准。

  二是更加突出绿色激励。以降低PM2.5浓度为核心,创新搭建了“含绿量”指标体系,多维度推动车械、企业、工地等积极创绿,深挖减排潜力,支撑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同时,坚持绿色引领,鼓励“先进”,实施差异化管理,引导企业提质升级。

  三是更加突出共治共享。致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说,大力推广应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新技术,监测结果表明,使用基坑气膜后,颗粒物去除率达到90%、噪声降低70%。又比如,通过开展餐饮油烟治理,并制定高效油烟净化装置更换的补贴政策等,有效地减少了居民身边的油烟影响。

  四是更加突出区域协同。大气具有流动性,大气污染治理必须依靠区域联防联控。近年来,在生态环境部的统筹指导下,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在合力治污、联动执法、联合应急等方面不断深入,推动了区域空气质量的共同改善。

  2025年,我们将锚定美丽北京建设目标,坚持以提升“含绿量”为主线,通过结构的不断优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减排的不断深入,多管齐下,推动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环境报北京记者站记者:刚才发布中提到了创绿,其中绿色企业是一个亮点,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增加企业的“含绿量”?以及在此过程中,含绿量提升又给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助力?

5

  刘炜(市生态环境局污染源管理处处长):谢谢媒体朋友对企业提级创绿这项工作的关注。绿色企业创建目的在于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进一步实施污染物排放深度治理,主动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从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我们重点聚焦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在目前行业企业已实现合规排放基础上,鼓励、引导企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平来升级改造。目前,创建绿色企业可以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绿色绩效评价、“一厂一策”治理、建设绿色工厂等多种途径实施。具体来讲,企业可以选定并实施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一厂一策”治理方案,实施环保绩效等级提升,参与绿色诊断建设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绿色工厂等,找准自身发展提升目标,应用高效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绿色企业创建。

  从2024年实施情况来看,通过以上方式全市新增绿色企业190余家,全市累计已有600余家企业实现绿色企业创建。

  含绿量提升确实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助力:一是结合企业自身绿色发展意愿,助力企业绿色发展转型。我们与企业的交流过程当中,很多企业都表示作为长期在京的单位,很愿意参与到绿色建设这项工作当中来,所以通过绿色创建主要鼓励企业主动挖掘减排潜力,对照绩效分类分级,全面推进工程减排措施落实,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二是通过优化管理来激发企业绿色发展新动能。突出绿色引领,综合考虑污染排放情况,采取差异化的监管和服务指导,对于有需求的企业给予现场技术帮扶,促进企业参与创建工作。比如在空气重污染预警期间,不同排放水平的企业,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

  三是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经济政策支持。发挥绿色金融的引领推动作用,对于企业更高标准的提升改造工程给予支持,支持企业绿色发展创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调整完善各项措施,帮企业出谋划策,持续规范和加强企业绿色水平提升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同向发力,以绿色生产力彰显新质生产力底色。

  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听完刚才的发布内容,感觉2024年整体数据挺亮眼的,但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有一个疑问,就是在2024年秋冬季转换的时候,连续发生了几次规律性的污染过程,让大家一下子就意识到,空气污染过程还是没有完全远离我们,想提问一下,怎样看待全年空气质量的这种变化呢?

6

  王书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谢谢媒体朋友。刚才大家都看到了回顾2024年蓝天的短片,2024年确实是蓝天获得感很强的一年,特别是8、9月份和刚刚过去的12月份,几乎每天都是蓝天白云,天儿特别好,让大家印象深刻。从监测数据看,北京市2024年PM2.5年均浓度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90天,同比增加19天;重污染日仅2天,同比减少6天。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成效非常显著。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远超环境容量。这种条件下,空气质量还没有与气象条件脱钩,或者说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气象影响,所以一旦遇到秋冬季逆温、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容易造成污染物累积、转化,造成区域性污染过程的出现。比如2024年10-11月,大家都还记得,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偏弱,并且南下的频率偏低,区域气温历史最高,多次出现高湿、大雾天气,发生了几次大范围的污染过程,也引发了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波动。所以在目前的排放水平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当出现不利气象条件时,秋冬季污染过程仍然会发生,空气质量改善仍然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极致地发挥人努力的作用,需要更加深化减排,来应对气象条件波动的不确定性。这既需要北京市自身进一步深挖减排潜力,加强对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等本地污染排放源的治理,也需要在区域上继续深化联防联控工作,协同应对污染过程。我想只有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巩固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让蓝天常在。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书肖教授。今天的发布会,我们一同回顾了2024年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也一直在为此努力。发布会刚开始播放了回顾2024年蓝天的短片,里面有很多赏心悦目的蓝天,也是2024年空气质量相关工作最好的印证。刚才我请同事每个月摘取了一张蓝天相关的图片,借此机会分享给今天参加发布会的各位朋友,也希望这些蓝天、这些美丽,能够常留北京。

7

  当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现阶段的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大气污染防治还在路上。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说道:“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接续奋斗、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

  2025年,北京市将着眼美丽北京建设,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0.1微克攻坚细抠,系统深挖减排潜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持续推动空气质量改善,让“北京蓝”成为美丽北京的靓丽底色。

  感谢各位发布人、专家的介绍,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完)

分享到:

  • 北京生态环境微博

  • 北京生态环境微信

  • 环境监测

  • 京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