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本站
  • 搜全网
热门查询:车型排放标准查询4-131106153059进京车辆环保审核4-131106153059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 > 详细信息
北京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数为良
来源:宣教处 时间:2014年04月10日 字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开展生态质量状况评价,搞清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发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建立这套体系和制度的重要基础研究之一。生态问题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综合性,虽然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生态质量评价方法,环保部门在生态监测与评价领域已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评价体系简介

  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发布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利用遥感监测数据解译等手段,对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这个评价体系是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也就是EI指数来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好坏,数值范围在0~100之间,根据指数得分,将生态环境分为五级, 75以上为优,55-75为良,以下分别为一般、较差和差。

  EI指数构成包括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

  生物丰度指数指通过单位面积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的差异,间接地反映被评价区域内生物丰度的丰贫程度,权重是0.25。

  植被覆盖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林地、草地、农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五种类型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权重是0.2。

  水网密度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水的丰富程度。权重是0.2。

  土地退化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工程侵蚀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内土地退化程度。权重是0.2。

  环境质量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受纳污染物负荷,用于反映评价区域所承受的环境污染压力。权重是0.15。

  二、北京市基本情况

  2006年开始,我市依据国家技术规范开展生态质量状况评价工作,并进行了部分年度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北京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低于55,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2009-201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基本在66左右(65.9-67.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为良,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北京生态环境质量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北部山区及西部山区明显好于平原区;近年来各区县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好转趋势,其中石景山区变化最为明显,由于首钢的搬迁,石景山生态环境质量由差转为一般。

  三、制约因素

  近年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空气质量连续十多年改善,污染减排工作长期走在全国前列,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比2000年明显好转。但距离广大市民对宜居、舒适环境的渴望和期盼,与技术规范中提出的优等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

  1、近80%的人口集聚在占全市国土面积1/3的平原区内,能源和资源消费量大且相对集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相对滞后,环境污染负荷超载严重;特别是大气环境污染严重,是北京环境质量最突出的短板,致使北京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不高。今后要继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降低污染负荷,提升环境质量。

  2、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北京湖库缺水、河流断流,反映有水河流长度、湖库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的水网密度指数,处于全国倒数位置,是北京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不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为大幅提升水网密度指数,要增加生态用水,补充河道,力求延长有水河道的长度、扩大湖库水面面积,多方筹措增加水资源总量。

  3、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开发强度不断扩大,大量侵占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全市人工不透水面积增加了36%,湿地面积有所缩小,百万亩造林工程还未发挥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生态环境容量明显不足;在核心区、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林地和草地的破碎化程度显著升高,城市内部和城镇之间的大型绿地面积不足,绿色廊道不够贯通,城市热岛效应逐渐显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可规划作为生态用地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需要,环境资源十分稀缺。应继续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建设,增加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面积,企业搬迁、拆迁腾退等地块应尽量用于补充生态用地,加大提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的幅度。

  上述问题如能得到较好解决,我们相信,北京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将会进一步改善,环境更加优美,城市更加宜居。

分享到:

  • 北京生态环境微博

  • 北京生态环境微信

  • 环境监测

  • 京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