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论 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5月19日上午, 2016年北京市“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八场报告会举行。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方力在题为《践行“两山”理论 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题报告中,回顾了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指导下,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并对“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展望。
十二五: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绿色发展见成效
方力表示,“十二五”的五年,是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发展最快、成果最丰硕的五年。市委、市政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总目标,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污染减排上出实招,在改善环境质量上求实效,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环境安全的有效保障。
回顾“十二五”成绩,方力指出,北京市不仅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而且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幅度均居全国前列。以较低的污染排放支撑了较快的发展,经济总量上台阶,绿色发展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通过压减燃煤,实现了核心区基本“无煤化”、城六区基本无燃煤锅炉;在全国率先、全面执行机动车新车和油品第五阶段标准;淘汰老旧机动车183.2万辆,在全国最先消灭全部黄标车;对8800多辆在用柴油公交车实施升级改造,单车减排氮氧化物60%左右;还在全国率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科学有力的措施,实现了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面、大幅下降。2015年北京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13.5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和101.5微克/立方米,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57.81%、12.28%和16.12%。2015年的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了15.8%。特别是SO2浓度在北方采暖城市中最低,与欧洲平均水平相当。
十三五:坚定绿色发展路线 青山绿水可期
展望“十三五”,方力表示首要任务是深化大气污染协同减排,努力使空气更清洁。他指出,大气污染防治仍是我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治理策略上,将继续锁定PM2.5这个重点,抓住“牛鼻子”,在能源、交通、工业、建设、农业、生活服务等六大领域,对一次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五项污染物实施协同减排。包括基本实现平原地区农村采暖“非煤化”,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基本实现燃气锅炉低氮排放。针对高排放车,基本淘汰国III标准重型柴油车和国Ⅰ、国II标准轻型客车。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小散乱污”企业,全部清退。逐步加大生活服务业的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等。
其次是统筹水污染防治水资源补给,努力使水体更洁净。水污染防治要抓两头,一头是保护好饮用水源,另一头是加快治理污染较重的水体。“十三五”时期,要在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基础上,聚焦黑臭水体、劣V类水体等两个突出问题,重点在城乡结合部和远郊,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面源污染;同时加大再生水等水资源调配、补给力度,因地制宜构建水生态系统,合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同时,还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环境污染的措施,以大气、水污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协作。
在报告的最后,方力呼吁广大市民一如既往地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将“十三五”的宏伟蓝图画好,努力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