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9日,今年我市二氧化硫累计平均浓度为13.4微克/立方米,比起2014年的2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5%。与1998年120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幅度高达88.8%。二氧化硫是与燃煤直接相关的大气污染物,多年来我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持续下降,这得益于我市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不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燃煤的重要举措。
今年二氧化硫同比下降幅度为历年最大
自1998年以来,我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持续下降,截至2014年底,历年平均同比下降幅度为9.59%,而今年到目前为止,实现同比下降38.5%,幅度为历年最大。自2004年至今,我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已持续稳定优于国家标准,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成为了“浓度洼地”,目前浓度水平与南方沿海无采暖城市相当。
今年压减燃煤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
一是攻坚克难啃“硬骨头”,城六区实现基本无燃煤锅炉。城六区今年改造的379蒸吨燃煤锅炉,虽然总量不大,但都是遗留的“硬骨头”,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改造实施难度大,需协调问题较多等困难,各个都是难点,项项都需攻坚。经过市有关部门、区政府、驻京部队等多方面努力,改造任务得以完成。由此,我市自1998年以来,经过18年不懈努力,在城六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作上持续攻坚,累计完成约5.13万蒸吨的燃煤锅炉改造,最终实现城六区基本无燃煤锅炉。
此外,今年我市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重心已向远郊区县转移,郊区县今年共完成供暖和工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共5521蒸吨,远超今年任务量。
二是“煤改电”十六载,今年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今年,我市东城、西城两区通过煤改电、棚户区改造等多种形式,共取消了2.99万户居民采暖用煤,同时撤销了辖区内剩余的最后9个煤炭销售点,核心区已基本实现无煤化。
2000年,“煤改电”工程在我市东西城试点,历经十六载,到今年两区共累计完成30.8万户居民采暖清洁化改造,核心区低空排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广大居民燃煤安全隐患得以消除,生活环境有效改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此外,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还共完成煤改清洁能源约6万户。
三是四大燃煤电厂中有三座已实现关停。在继去年关停高井电厂燃煤机组后,我市于今年3月又按期关停京能石景山热电厂及国华北京热电厂,共减少128万千瓦电厂燃煤机组。同时,西北燃气热电中心已于去年投用,东北燃气热电中心于今年8月全面建成投用。截至目前,我市4大燃煤电厂已关停3家,按照我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部署,明年华能热电厂燃煤机组也将关停,届时我市将全面实现发电清洁化,将累计削减电厂用煤920万吨。
据初步估算,今年所有压煤措施可削减燃煤量约460万吨,今年燃煤消费总量将减到1200万吨左右,超额完成今年年底将燃煤消费总量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的工作目标。共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烟尘约6764吨、二氧化硫约17251吨、氮氧化物约11054吨。
继续深化能源结构调整,污染减排是硬道理
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加大燃煤压减力度,进一步深化能源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例。重点深化郊区县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关停华能燃煤电厂,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散煤污染治理。在压减燃煤的同时,大力推广使用低氮燃烧技术,同时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两项细颗粒物(PM2.5)重要前体物的深度减排。到2017年,我市燃煤消费总量将削减到1000万吨以下,相比2012年基数减煤比例达到56%,优质能源比例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