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本站
  • 搜全网
热门查询:车型排放标准查询4-131106153059进京车辆环保审核4-131106153059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 > 详细信息
我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来源:宣教处 时间:2007年01月24日 字体:【

我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史捍民局长出席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124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史捍民局长出席新闻发布会,向100余位中外记者介绍了我市环境污染防治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北京市水务局毕小刚副局长、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张燕友委员、北京奥组委工程和环境部余小萱副部长。发布会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唐龙主持。

史捍民局长首先介绍了北京市近年来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在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十五”期间全市环保投资达到720亿元,2006年全市环保投资约200亿元左右。在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了7.9%和5.2%;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4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6%,实现了首都大气环境质量连续八年的改善。与1998年相比,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增加了141天,提高38个百分点。主要饮用水源水质符合标准要求,城市上游河流保持清洁,下游河流水质虽未达标但有所改善。城市声和辐射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继续提高。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主要进展情况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防治大气污染工作力度

本市一直坚持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环保工作重点,采取分阶段治理、不断深化的策略,加强燃煤、机动车、扬尘和工业等污染控制,截至2006年,全市已累计实施了十二个阶段200余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一是积极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煤烟型污染。2006年全市天然气使用量由1998年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了38亿立方米。14792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用了清洁能源,累计改造了1.5万台,占中心城区20吨以下燃煤锅炉总数的93%。市区和远郊区县城关镇共4.4万台燃煤茶炉大灶完成了改造。针对平房区冬季采暖用小煤炉造成的低空污染,我们在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平房区内开展了电采暖示范工程,2006年有2500户平房居民实现了煤改电,累计1.1万户平房居民告别了小煤炉。

二是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针对本市机动车迅速增长的情况,在加快城市轨道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同时,我们逐步严格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1999年实行国Ⅰ,2002年实行国Ⅱ,2005年实行了国Ⅲ机动车排放标准,各阶段标准的执行时间比全国平均提前2年。同时,加大对在用车的管理,实行了环保标志管理,强化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年检,采用了更加严格的简易工况尾气检测法。加快高排放老旧机动车的更新淘汰。2006年,更新淘汰了1.5万辆出租车和3000余辆公交车,累计更新淘汰5万辆老旧出租车、近1万辆老旧公交车。4000辆天然气公交车投入运营。此外,2006年我们还启动了对储油库、加油站以及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示范工程。

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推进工业污染治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坚决淘汰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快市区污染企业的搬迁调整。20065月,首钢2号焦炉停产;7月,北京炼焦化学厂全面停产。高井、国华、京能、京丰、华能等五大燃煤电厂,按照奥运倒排期的要求,加快了脱硫、脱氮和除尘的深度治理工程。

四是严格工地管理,控制扬尘污染。针对本市城市建设规模大、扬尘污染比较突出的情况,我们从控制施工工地、道路和裸露地面扬尘入手,制定了施工工地环境保护标准,对工地采取了围挡、沙土覆盖、路面硬化、洒水压尘、冲洗车轮等措施,对裸地进行绿化,提高道路保洁水平。对农田实施“留茬免耕”及“保护性耕作”。加强城市绿化与生态建设。

二、积极推进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的防治

根据本市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情况,加大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2006年,完成了坝河、清河、凉水河、北护城河段共计45公里的河道治理;新建200公里污水管线,改造雨污合流管线50公里;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和平谷、门头沟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八区和郊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42%。河湖生态环境用水量增加到1.6亿立方米重点河湖水质改善提供了保障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饮用水源的保护

加强了对噪声的监管。2006年,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噪声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针对交通噪声污染,对部分路段开展了交通噪声治理。加大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查处力度,妥善处理了市民对噪声污染扰民的投诉。

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置和辐射环境的监管。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2006年我市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在宣武区部分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开工建设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厂、董村分类垃圾综合处理厂等8座处理设施,城八区和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和57%。高安屯和南宫两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投入使用,北京水泥厂危险废物焚烧改造工程完成。进一步规范了危险废物贮存、处理处置行为。初步建立了市、区县两级辐射安全监管体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初步实现了动态管理,放射性废物库主体工程竣工。此外,我们还完善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计划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削减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我市制定了相应的削减方案,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06年,我们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增量”,削减“存量”,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上一年度都有下降。

四、认真做好奥运环保筹备工作

我们积极宣传并落实“绿色奥运”理念,促进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鼓励广大市民开展“少开一天车”、节约资源能源、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活动,公众环境意识大大提高。为保证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北京市政府牵头,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解放军、奥组委等省市、部门参加的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制定《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方案》。

史捍民指出,尽管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我们也认识到,目前本市大气、水、声环境质量还有一定差距。2007年是奥运筹备的决战之年,我们将抓住机遇,进一步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全力做好奥运环境保障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要制定实施控制大气污染第十三阶段措施,力争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67%。二是采取积极治理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减少10%和3%的减排目标。三是加快落实“奥运倒排期折子工程”,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完成《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方案》的制定。四是加快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分享到:

  • 北京生态环境微博

  • 北京生态环境微信

  • 环境监测

  • 京环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