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4月16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了“2025年北京市扬尘专项治理现场新闻发布”,邀请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进行联合发布。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刘龑通报了2025年北京市扬尘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施工安全管理处四级调研员岳杰介绍了全市基坑气膜技术应用推广情况。
刘龑(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好。
春季比较干燥,同时雨也比较少,是扬尘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的季节。我们从近三年4、5月份PM2.5组分分析看,扬尘对PM2.5的贡献占比为2-3成,明显高于全年其他月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针对季节污染特点,近两年北京市在春季开展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
北京市的扬尘来源大概分为四类,一类主要是施工场站产生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就是施工扬尘。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建筑垃圾、渣土的外运,这些车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道路遗撒,经过反复碾压,这些颗粒都细碎化,在春季大风的影响下,也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也就是道路扬尘。同时,还有一些待开发的裸地,它们在春季大风的作用下也可能产生扬尘,也就是裸地扬尘。这三类扬尘,是本地扬尘的排放。同时,外来沙尘从沙源地也会输送沙尘,所以在这个季节有外来沙尘的影响,这也是对空气质量影响比较大的一类。
聚焦这四类扬尘污染,我们不断地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比如说针对施工场站的扬尘治理,我们持续推广密闭化的施工,像今天我们来的这个项目工地,就是一个典型基坑气膜技术应用的示范。我们从2023年开始推广基坑气膜,目前全市已经有15个项目示范应用基坑气膜。基坑气膜对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以及噪声防治都有很好的效果,对居民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在场站方面,对于建筑垃圾消纳场、混凝土搅拌站,这几年也在推广密闭化,大家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搅拌站,对料仓,还有厂区整个密闭化,能有效地减少扬尘污染。
此外,我们今年还持续开展道路的“升优”。因为道路就像一个桥梁,所有尘土如果到了路上,往来车辆碾压粒径会不断细化,车轮卷起后又会反复产生扬尘,对周边的环境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们对道路的尘负荷开展监测,发现尘负荷等级差的道路,会督促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区分析道路周边的扬尘源。比如说,周边有什么施工工地,有什么裸地,包括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渣土车的遗撒比较严重,通过溯源分析,精准进行治理。相应地,还加强道路清扫保洁,最大化减少扬尘污染。
针对裸地扬尘,我们现在的要求是多元化见绿,采取生物苫盖的方式,把裸地尘土进行固化,起风时就不容易起尘。
对于外来沙尘其实并不能人为去影响它太多,但是在沙尘过后,我们会及时组织各区开展一些道路清扫保洁,这样就不会在沙尘过后反复地随着风来吹,影响环境质量。
针对人口密集的区域,逐步推行扬尘治理的示范区,比如建筑垃圾在运输的过程中,采用电动渣土车去运输,采取全封闭的厢式车去运输,以减少相应的扬尘污染。同时,加大背街小巷等车流量较大的胡同、道路清扫保洁。这些重点区域也是本着基坑气膜应用尽用的原则去大力推广全密闭施工,以及推广使用全电动化的施工机械去施工,实现污染减排。
总之,扬尘问题点多面广,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近年来,各个建筑施工、运输还有消纳等从业单位凝聚共识、合力攻坚,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此外,我们也鼓励施工工地、场站在做好扬尘污染治理的同时,优先使用新能源的渣土车、搅拌车,还有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以首善标准打造绿色样板。同时,我们也希望各方能继续推动管理创绿,提高扬尘的现代化治理水平,落实好扬尘管控的主体责任,推动各项扬尘措施的有效落实,共同助力首都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岳杰(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施工安全管理处四级调研员):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下面由我介绍北京市基坑气膜技术应用推广相关情况。
为积极适应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探索建筑领域绿色建造新举措,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实,持续推进施工现场扬尘精细化管控,积极推广抑尘降噪新工艺的运用。在有条件的施工工地,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探索运用基坑气膜实施全密闭施工,提高污染管控要求。
基坑气膜作为一项工艺创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施工新兴技术,它能够有效隔离基坑与外部环境,减少扬尘和噪音的污染,保护周边的环境。同时这个封闭式的作业环境,使施工作业不受到气候及昼夜的影响,相比较于传统施工工艺,节省了工期成本。大兴区黄村镇车站北里项目是由大兴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在这个项目我们推荐采用氢燃料电池车来进行运输,施工现场4类重点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实现新能源化。按照车械清洁化相关要求,把它打造成为一个扬尘精细化治理的示范项目。
全市从2023年10月第一个基坑气膜在西城落地,目前我市已有15个项目在探索使用基坑气膜施工作业方法。为有力地推动基坑气膜广泛的运用,我们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引领、有序推进”的原则,通过“减免现场检查、办理昼间通行证、污染天气可连续施工作业、核减税费及信用加分”等激励方式,引导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使用新能源车械和基坑气膜技术,持续推进建筑施工领域绿色转型,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