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也是可以利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控制甲烷排放,是落实国家有关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协同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污染防治,实现气候、经济、环境、安全效益多赢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家《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环气候〔2023〕67号)要求,结合北京市甲烷排放实际情况,特制定《北京市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1.制定此方案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甲烷是第二大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中占比17%左右(按二氧化碳当量计算),其升温潜势高,在100年时间尺度是二氧化碳的28倍,在20年时间尺度是84倍。近年来,甲烷控排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
我国高度重视甲烷排放控制工作,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联合11部门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明确甲烷排放控制目标和任务。本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将甲烷排放控制纳入《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美丽北京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
为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和本市工作安排,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了《行动方案》,以本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为基础,聚焦本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污水处理、能源活动和农业活动等四大重点排放领域,科学分析各领域排放现状特征、趋势和影响,明确全市甲烷排放控制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提出工作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本市甲烷排放控制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切实做好本市甲烷排放控制工作。
2.方案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行动方案》提出了“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标准体系和统计核算体系,数据监测能力明显提升;重点领域甲烷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甲烷资源化利用取得较大进展,打造一批试点示范工程,全市甲烷排放总量保持下降趋势”的工作目标。
3.方案的基本框架包括几部分?
《行动方案》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作目标和要求;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具体包括了着力提升甲烷排放统计核算和监测能力、持续强化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甲烷排放控制、统筹推进污水处理行业甲烷综合利用、着力加强能源领域甲烷排放精细化管控、科学谋划农业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完善法规标准激励技术创新、强化甲烷与污染物协同控制、实施多元化政策支持;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
4.重点任务包括哪些方面?
《行动方案》重点关注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能源和农业四大重点排放领域,因地制宜控制甲烷排放;同时聚焦核算监测、技术标准、协同控制和政策保障四个关键环节,提出工作要求,夯实基础能力。
在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在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基础上,保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100%,生活垃圾利用率持续提升。到2030年,固体废弃物领域甲烷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升,甲烷排放显著下降。
在污水处理领域,减少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甲烷排放,持续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能力,到2030年,污水处理领域甲烷排放保持总体稳定,力争进入下降通道
在能源领域,开展油气存储和输配系统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工程。加强先进技术设备研发应用,降低甲烷逸散排放。推进废弃煤矿排查整治和甲烷控制,鼓励采取技术措施回收利用逸散甲烷。
在农业领域,科学调整种养模式。加强饲料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推动单位畜禽产品肠道甲烷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优化稻田施肥灌溉模式。提高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
在统计核算和监测方面,逐步建立甲烷排放统计核算报告制度。坚持以统计核算为主,监测为辅开展甲烷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结合本市甲烷排放特点,利用先进技术点面结合开展甲烷排放监测。
在法规标准建设和技术创新方面,研究制定甲烷排放监测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甲烷减排路径和潜力研究,将甲烷排放控制相关技术项目纳入低碳试点项目,建设一批甲烷减排示范工程。
在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方面,落实国家重点领域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技术指南要求,优化协同治理路线。
在多元化政策支持方面,统筹利用财政资金,完善多元化资金支持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