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产品VOCs含量限值标准,督促生产企业完成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从源头控制VOCs产生量。2.加强执法检查。共检查涉VOCs单位684家次,监测36家次,查处违法行为7起。针对开发区夜间走航VOCs浓度偏高,开展零时行动,并对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依法从快从重立案处罚。3.加强帮扶指导。对辖区排放量大的5家重点行业企业把脉问诊,对照环评报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在线监测情况等进行梳理分析,对标同行业企业,查找存在问题和治理提升线索,推动辖区VOCs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