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生态环境局作为主责单位共承办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35项,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1项。一季度落实情况如下: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一季度落实进展
序号 | 任务来源 | 任务名称 | 主责部门 | 落实情况 |
1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1项 | 发展绿色金融,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推进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开展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试点,推动企业更加重视生态环保、社会责任、公司治理。 | 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城市副中心管委会,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金融监管局,北京证监局,通州区政府 | 一是指导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工作,生态环境部签发的部分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完成交易。 二是配合金融部门推进绿色金融相关工作,配合市发改委推动ESG相关工作。 三是纳入2024年度披露范围的企业全部按时完成年度填报及数据上报工作。 |
2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35项 | 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100家,开展能耗、水耗、地均产出、污染排放、碳排放等综合效益评价,强化以标准引导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 | 市京津冀协同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 | 配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开展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有关工作,梳理相关材料。 |
3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44项 | 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完成白庙南、白庙北进京综合检查站改造提升,促进通武廊等毗邻地区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高标准打造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建设。 | 市委金融办,市京津冀协同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委,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 | 加强对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指导,专题研究部署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
4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45项 | 编制出台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加强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政策对接,着力建设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协同圈。 | 市京津冀协同办,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园林绿化局,市政务和数据局,市医保局,市重大项目办 | 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联合联动执法等重点领域工作纳入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年度要点统筹推进。 |
5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58项 | 健全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加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进规划、进补偿力度,进一步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生态涵养区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 | 启动2024年度全市及各区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GEP-R)核算工作,为生态保护补偿提供支撑。 |
6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191项 | 强化一网慧治决策支撑,推进城市更新、交通综治、降碳减污等领域级决策专题应用建设,持续完善区域级决策专题。 | 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委,市政务和数据局 | 开展污染防治(降碳减污)领域级决策专题数据更新工作。 |
7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32项 | 实施“0.1微克”行动,强化结构减排,加快交通领域设备更新,推进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促进淘汰国四重型营运柴油货车,积极推动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行业新能源车应用。扩大高排放机械禁用区。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 | 3月6日已发布北京市促进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政策,并利用新闻媒体等多渠道开展宣贯;完成扩大高排放机械禁用区政策的公开征求意见等各项准备工作。 |
8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34项 | 强化工程减排,开展锅炉使用单位环保绩效分级管理,推动锅炉提级改造。 | 市生态环境局 | 加强部署培训,组织各区开展锅炉使用单位环保绩效分级工作。 |
9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35项 | 强化管理减排,持续开展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健全扬尘治理长效机制,大力推广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推动工地创绿,持续提升城市清洁度,全年平均降尘量控制在5吨/平方公里·月。 | 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 | 落实蓝天保卫战2025年行动计划各项措施,开展全市16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原地区道路尘负荷监测;定期公开监测结果,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督促落实扬尘管控措施及“门前三包”责任。 |
10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36项 | 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石化行业重点企业深度治理,推动汽修行业“创绿”升级,进一步推广应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产品。对重点行业企业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开展一厂一策精细化治理。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委,市市场监管局 | 结合生态环境执法,持续加强对石化行业重点企业的日常监管。帮扶指导汽修等行业企业“创绿”升级。 |
11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37项 | 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完善空气重污染绩效分级管理,对涉气固定源和重型柴油车等与交界县市开展联动执法,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 市京津冀协同办,市生态环境局 | 夯实空气重污染应急基础,动态更新应急减排清单。组织做好污染过程应对,推动污染物“削峰降速”。总结2024年全市京津冀联合联动执法情况,制定部署2025年工作安排。组织各区与相邻市区县开展联合执法。 |
12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38项 | 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行机制,做好第四个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收官,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加快减河北、台湖第二、酒仙桥二期等再生水厂开工建设,扩大再生水应用领域和范围,推进南护城河等溢流调蓄项目建设,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动态消除黑臭水体和劣五类水体。 | 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 市级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三部门联合召开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会,部署相关工作。梳理各区反馈农村黑臭水体情况。按月开展全市河湖水体水质监测分析,提醒督促属地进行排查溯源,并同步发送至市水务局。 |
13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39项 | 深入推进流域系统治理,强化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优化完善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重点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推动地下水涵养和分区地下水位管控,促进重要泉域修复。 |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 | 总结分析2024年水生态评价结果,组织开展第一季度水生态监测评价工作。 |
14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40项 | 积极推进幸福、美丽河湖建设,加强密云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构建滨水空间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打造永定河、北运河、凉水河及雁栖湖、金海湖等一批水岸公共空间,实现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工程区域对外开放,进一步向市民群众扩大开放亲水空间。 | 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密云区政府 | 发挥统筹作用,指导推动各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开展密云水库及上游流域水质监测分析,加强流域保护。 |
15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42项 |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加强重点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做好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防范,保障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强化兽用抗菌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管理。 |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 | 组织开展本市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研究工作;按国家要求完成本市2024年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组织开展2025年度优先控制化学物质和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加工使用情况调查。 |
16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43项 | 持续提升绿色生态品质,推动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和首都西部山水工程,新增造林绿化1万亩,实施山区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完成平原生态林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 |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园林绿化局,门头沟区政府,房山区政府 | 按计划对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实施区开展生态环境监督。 |
17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50项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委 | 编制印发应对气候变化2025年行动计划。 |
18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52项 | 推动生产服务领域绿色业务创新,完善环境社会治理体系,鼓励国内外绿色标准认证及评级机构在京发展。 | 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 聚焦推动企业“创绿”,分析各区工作潜力。组织编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下沉管理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南。对接西城、通州等区,总结“创绿”试点工作经验,并适时进行宣传推广。积极对接市发改委,配合推动《北京市促进环境和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19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53项 | 加快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房山氢能产业园建设,推动国家氢能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氢能等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推动生物质绿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零碳园区,加快推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落地并开展交易。 |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房山区政府,通州区政府,昌平区政府,大兴区政府 | 根据《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方法学(试行)》,推动开展相关氢燃料电池汽车碳普惠项目。 |
20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56项 | 完善减碳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研究构建各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机制、方法。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推广高效低碳绿色产品,推进北京MaaS2.0建设。完善碳普惠机制,制订碳普惠方案及项目管理办法,推动在更多领域搭建碳普惠应用场景。积极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绿色企业比例达到30%以上,让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 |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委,市统计局 | 研究制订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单位名单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送和配额预发;组织研究制订本市碳足迹工作实施方案和碳普惠管理办法;持续推进全市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加强工作调度。 |
21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83项 | 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到位。 | 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及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等。 |
22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84项 |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健全并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指导实践。 | 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
23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85项 | 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 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将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纳入年度纪检工作重点。各级党组织按要求开展2024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查找不足,建立完善有关制度机制。按要求组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
24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86项 | 切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规自领域和经济责任审计等问题整改,高标准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 |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审计局,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一是加强工作统筹,推动各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明确整改工作相关要求。 二是对本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2025年1-2月份进展情况开展清单化调度,汇总进展情况,推动整改相关工作。 三是组织全市各整改单位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自查自改,加强工作指导,发现相关问题,及时推动整改。 |
25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87项 |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各项工作,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履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持续加强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协议等合法性审核。 | 市司法局,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按要求制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已在我局政府网站主动公开。 |
26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88项 | 认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做好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办实办好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市政协提案。 | 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起草完成《关于本市2024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餐饮油烟专项治理的报告》,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目前已报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审议并修改完善。同时配合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及人大代表赴通州区、朝阳区开展审前调研。对于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提前抓紧做好局内分办工作,正在组织各相关部门抓紧办理。 |
27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95项 | 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认真开展“四不两直”调研,深入听民声、察民情、集民智,使各项政策举措更加契合群众利益、符合群众需要、顺应群众期待,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 | 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围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制定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调研课题计划。 |
28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96项 |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负面清单,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紧急非刚性支出,将财政资金用在促发展、惠民生的刀刃上。 | 市财政局,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始终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压缩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根据预算批复严格执行预算。 |
29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98项 | 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筹做好基层减负与赋能增效,严格落实中央和市委为基层减负的规定及措施,围绕文会督检考等全业务板块完善减负举措,加强政策制定、文件制发与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进一步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不断提高基层抓落实能力,将减负成效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 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持续按要求抓好精简文件、会议工作。按要求进一步统筹督查检查考核,不断完善考评机制,优化方式方法。 |
30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299项 | 落实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的若干措施,激励干部实干担当。抓实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加强改革攻坚能力建设,提高创造性抓落实工作水平,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 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研究谋划我局2025年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任务。 |
31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300项 | 切实抓好“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收官,面向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长期目标,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集合各方智慧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以继续走在前列的姿态开启首都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 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启动“十五五”美丽北京建设规划前期研究,围绕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 |
32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301项 | 认真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贯穿履责始终,持续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 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市纪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按要求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
33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302项 | 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市委贯彻落实办法,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 | 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从源头上加强防范。 |
34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303项 | 更好发挥司法监督职能作用,优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更好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重大战略落实、重大举措实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领域环节改革的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切实抓好审计整改工作,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 市司法局,市审计局,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按要求配合做好市审计局对我局的相关审计工作。 |
35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306项 | 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深化整治医保基金、养老服务、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殡葬等领域突出问题,巩固深化殡葬业改革成果,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以更高标准建设北京廉洁工程,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市民政局,各部门,各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执纪,持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
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一季度落实进展
序号 | 任务来源 | 任务名称 | 主责单位 | 落实情况 |
1 | 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第24项 | 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市民群众蓝天获得感;进一步向市民群众扩大开放亲水空间,实现温榆河公园二期、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工程对外开放;实施绿隔地区郊野公园提升10个;新增绿道(含森林步道)1000公里。 | 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 | 1月,本市印发实施《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25〕3号),明确今年蓝天保卫战目标和措施。各区、各相关部门抓紧细化本区域、本领域工作措施,加快推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纳入月度点评会,优化“一质一绿”点评指标体系,点问题、评差距,督促压实责任。深挖减排潜力,坚持结构减排,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力度,发布新一轮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政策;坚持工程减排,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分级管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与技术改造,组织研究重点行业“一厂一策”评估,提升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坚持管理减排,突出城市精细化治理,推动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